脫貧攻堅淪形式 損公信力失民心

今年是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中央年初更發出一號文件下達「死命令」,要求各級黨政機構確保二○二○年完成農村「脫貧攻堅」,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內地社會已成公害,其中以扶貧領域危害甚深。

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發表的有關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調研報告透露,各地普遍反映,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極少數地方基層幹部在貧困戶識別和幫扶過程中仍存在優親厚友以及截留、挪用、侵佔、貪污扶貧資金等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群眾意見強烈。

假扶貧 扶假貧

報告又指,形式主義其中一個突出現象是基層針對扶貧的繁瑣考核,某個村僅是打印脫貧材料就用了六十五公斤紙張,需要填寫的表格極繁瑣,個別地方甚至要用拖拉機運載表格到鄉政府去填。精準扶貧搞成了精準填表,用紙面數字來展現所謂扶貧成效。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扶貧領域之所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氾濫,原因在於扶貧能夠營造政績。表面看,各地扶貧似動真格,但實際上魔鬼都在細節,中央的扶貧政策,到了地方就變成瞞上欺下的遊戲,或八天建成豆腐渣扶貧屋,或逼貧困戶牽牛拍照,更有官員冒充貧困戶兒子應付檢查。

各類五花八門的「走形式,假把式」扶貧,不僅讓政府失去信譽,還招致民眾厭煩。甚至有貧困戶在自家牆上寫着「各位領導:本人已脫貧,請不要再來打擾了」。而扶貧造假,損的是政府公信力,寒的卻是民心。

其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背後就是腐敗,不少扶貧資金不是被地方政府私吞,就是浪費在形象工程上,而非真正協助民眾脫貧。根據審計署數據,二○一五年至一七年,僅在被審計的地區,就有超過十萬人造假接受扶貧。去年六月,對一百四十五個貧困縣的審計,涉及近四十億元的資金變為「扶貪」款,而有關一個村九成貧困戶是假貧困、貧困戶擁有歐美名貴豪車的報道,更是不絕於耳。

按中央要求,到二○二○年要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還有農村貧困人口一千六百六十萬人,約四百個貧困縣,近三萬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因此被列為今年各級黨政機構要不折不扣完成的任務,中央也勢必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

令人擔憂的是,隨着今年扶貧資金的大量湧進,扶貧腐敗或更加嚴重,也許這就是中央一再警告全面脫貧形勢仍然嚴峻的主要原因。顯然,只有徹底斬斷伸向扶貧資金的「黑手」,明年才有望實現脫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