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尊嚴價值多少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約一百六十平方呎,劏房戶人均約五十六呎,相差懸殊。但不要以為基層的居住環境最惡劣,最近大嶼山愉景灣有新建私人單位只有四十三呎,不僅低於公屋標準的人均七十五呎,也低於赤柱單人囚室的七十呎,業主不如囚犯,這就是香港的現實。

記得多年前有發展商率先推出低於二百呎的細單位,引起全城嘩然,輿論猛烈炮轟地產黨「可恥」、「賺到盡」、「侮辱人格」,然而就在如雷的嘲笑及譴責聲中,納米樓愈推愈多、愈推愈細,未來有沒有比四十三呎更蚊型的單位,誰也不敢說。事實證明,香港人逆來順受的能力愈來愈強,而心理底線如同女明星的事業線一般,愈來愈低。

一切都是高房價惹的禍,而港府一再推出辣招加劇置業的困難。根據金管局規定,四百萬元及以下的單位才可以接受九成按揭,以現時平均呎價一萬五千元計算,意味着二百六十呎左右的單位是不少上車一族所能承接的上限。有需求就有供應,對發展商而言,建樓賣樓只是交易,同尊嚴無關;而對那些既無資格申請公屋、又沒有能力購買四百萬元以上單位的所謂中產來說,如果不想住劏房又不想瞓街,納米樓就是最好的「恩物」。

香港自詡國際大都市,部分住宅面積細過外國的狗竇,「人不如狗」已是不爭的事實。有人說,困於二百呎以下的斗室不僅有礙健康,也有礙尊嚴,這就間接為「尊嚴」劃出價碼──至少有能力購買四百萬元以上的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