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中央決定在海南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自由貿易港,開放程度將遠高於現有的上海等自由貿易區,甚至猶勝香港。未來的海南除了實施免稅購物政策、設立能源等商品交易所、引進大學及研究機構人才,同時有望開放博彩業、增加跨國郵輪旅遊航線等等,顯然志不在小。對此,香港社會似乎沒有太大反應,有人甚至認為不會帶來甚麼影響,理由是香港有自己的發展,例如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機遇,香港還可以利用與內地接壤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服務業、運輸業、金融及教育等領域的發展。
誠然,香港具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根基紮實,家底雄厚,本來確實不必太過擔心來自內地城市的競爭。但遺憾的是,這些年來香港故步自封,不思進取,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優勢逐漸消失,競爭力每況愈下,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認為海南自貿港對香港沒有影響的說法,不是昧於形勢,就是自我安慰。
根據國務院提出的「四步走」藍圖,七年後海南將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制度,具有一流營商環境;再過十年,自由貿易港運作成熟,可居全球前列位置。也就是說,中央計劃用不足二十年的時間將海南建設成比香港更先進、更開放的自貿港。這是空中樓閣嗎?只要看看深圳的經驗,大家自有答案。
深圳本來只是一個邊陲小鎮,剛建立特區時GDP還不足三億元人民幣,僅及香港的千分之二,但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如今不僅GDP已超越香港,而且成為科技重鎮,擁有騰訊、華為、大疆等國際知名的科技巨擘。在中央支持和祝福之下,深圳能做到的,海南當然也能做到,尤其是現在各項條件遠勝當年,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技術有技術,要政策有政策,做任何事情都是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反觀香港,除了吃老本之外,根本看不到有何作為。難為許多香港人還沉醉在過去的輝煌中,自視高人一等,瞧不起內地城市。就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來說,港府高官總是大言炎炎,強調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揚言要擔當「龍頭」,其實,香港已沒有多少優勢可言,廣州和深圳在某些領域更已後來居上,誰才是龍頭,一切看實力,並非香港說了算。
過去中央為了彰顯一國兩制,總是特別照顧香港,幾乎有求必應,有時候不惜要求深圳讓路,連港珠澳大橋也遷就香港由雙Y變成單Y,可惜香港不但沒有好好把握,因利乘便,反而蹉跎歲月,一事無成。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香港連續三年屈居深圳之下,深圳早前更撤銷有三十五年歷史、俗稱「二線」的經濟特區管理線,意味加速全市一體化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勢必擔當主導角色。港府高官口中的所謂超級聯繫人及龍頭,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當年鄧小平說要「再造幾個香港」,有人半信半疑,有人甚至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事實證明,這並非天方夜譚,鄧小平的預言早已實現。當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製造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內地城市更如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只是其中之一,未來的自貿區和自貿港勢必遍地開花。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唐詩正是香港的真實寫照。當周邊城市正全力發展經濟,日新月異,香港猶陷於政治泥沼,內鬥內耗;當全世界爭搭中國經濟快車,分享成果,香港有些人猶逢中必反,閉關自守。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一個地方的興衰往往有迹可尋,香港暮氣沉沉,莫非運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