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學通識課

香港中學通識課程最大的缺陷,是沒有足夠的知識內涵。

Liberal Studies不是認為學生天生聰明,甚麼都懂,而是把知識的界限擴闊,在擴闊的同時,要增加知識,不是減少。因此,學生與教師都要認真學習,學習的是眾多在中學課程原來不教授的學科專業知識,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心理學、地理、歷史、文化和科技等等。或者是把大學的有關科目內容簡單撮要地講授,重心是基本知識,包括有關概念和理論,也突破文、理狹窄的分界線。

香港通識課的問題,是學生不下基礎工夫,而變身時事評論。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層面不足夠,卻要讓他們以獨立思考、評論為主。連分析的能力也不嚴加訓練,他們便只能抄襲,或憑粗淺的認知與思維和狹窄的國際與生活經驗,還未能分析便妄加評論。抄襲本不是壞事,可學生與教師的閱讀淺窄,能抄襲的便是報章雜文,其中夾雜眾多錯誤的知識和偏頗的觀點,卻無法分辨,抄襲的同時便變成洗腦。

通識課程的目的不是使學生少加學習便可通曉,應是加重基本知識的訓練。中學課程趨於狹窄淺薄,歷史、地理、社會、科技都少有教授,這些知識變成無關考試,不教授卻使學生變成少數科目的考試機器,考試之外無知無能。把通識課程變成學生增廣知識的渠道,除了培訓教師,更重要的是教育當局與大專院校組織優秀的教材,不能讓教材由市場決定,淪落為考試的天書。中學生是社會關鍵的一代,我們不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