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唔派又派」,選擇性派發四千元的部分細節出爐,結果是「有錢收等到頸都長」,合資格市民至少要等一年才能收到四千元,因為有關計劃明年二月接受申請,料最快四月可核准首批申請。今次計劃另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選擇性派錢,導致行政費高昂,最終出爐的行政費一如所料,高達約三億一千萬元,不但較七年前全民派六千元為高,據報處理每個申請平均行政費用為一百二十一元,較一一年時約三十四元,高逾二點五倍。
政府今次「唔派又派」,最後跪低派錢,每一步均予人「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無奈。首步出錯是捨易取難,選定無受惠的群組,包括家庭主婦、大學生等去派,雖然政府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人口普查,始終統計數字存在滯後,換言之都要重新申請,以策萬全。
由於非全民派錢,有關方面亦要重新設計電腦系統,時間一來一回,市民由申請至收錢,最快要一年時間,未計可能出現的「漏網之魚」個案,政府整個派錢程序肯定要橫跨兩個財政年度。
說回是次因預算案派糖不均,「補鑊」派錢涉及高昂行政費,終要市民額外埋單逾三億元,站在市民的角度,真的是無妄之災,因為這三億一千萬元若全數給予基層市民,補漏拾遺效果將更為明顯。還記得有建制派議員曾批評泛民拉布一日嘥二百五十五萬元,可購買十六萬罐午餐肉,若以此為基準去計算,今次涉款逾三億元,可以購買的午餐肉肯定多於一千萬罐,如將之放在食物銀行,另購入其他必需品,必定可以解決更多基層市民的衣食住行需要。
換轉另一個角度,若然把這筆額外行政費也用作派予市民,以四千元計,可額外有數萬人受惠。一句到尾,納稅人「冤枉」埋單,自然對政府施政怨恨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