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慢如蝸牛 等了又等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之一,離不開港人「上車難」,而「上車難」的表徵就是土地荒,以及改劃程序慢如蝸牛,港府近日亦披露,即使有土地,也可能得物無所用。

港府最近公布,過去數年物色了約二百一十幅具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但截至上月初,原來僅得一百零四幅土地已劃作或改劃作房屋發展,即有一半目標用地仍未能用作建屋,據報當中不乏綠化地,合計可提供逾十萬個住宅單位。

政府過去不時把改劃土地進展緩慢歸咎於地區阻力,特別是區議會的反對,但事實證明,即使在區議會經過一輪激烈討論獲「開綠燈」開展改劃程序,但現行程序無論如何壓縮,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取得進展,再加上不可預計的司法覆核挑戰,改劃進程於每一環節都有可能被無限延伸時間。

事實上,九七回歸以來,社會各界對檢討土地用途的大辯論從未停止,由早年法庭裁決不可於維港兩岸用地填海,到皇后碼頭保育浪潮;及至近年,發展菜園村、新界東北發展區前期工程概念曝光時,遇上示威者激烈的抗爭反抗,土地荒從未得到全面解決。

據報將來一個重要土地來源,即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政府亦有時間表向議會「闖關」,就是明年上半年就新界東北發展區前期及第一期的工程及收地補償,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政府亦計劃提出相應的特設特惠補償及安置安排,當中包括向合資格住戶發放最高六十萬元的特設現金津貼,但願有關特惠補償是多方均同意的方案,否則一來一回,就算有神仙棒也追不回已浪費的時間。

為了社會整體利益,港府應堅定決心解決土地荒問題,否則成千上萬於公屋輪候冊的市民望穿秋水等待一個希望,即改善生活環境的機會,若然等了又等,原來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動盪不安的社會苗頭形成,將會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