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劏房青年隨想

政府統計處日前發表最新居於分間樓宇單位(劏房)人士調查報告。根據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推測劏房人口達到二十點九七萬,近三成為二十五歲以下青年,更有逾五千人是經理、行政人員及專業人士。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搞成咁,政府會否感到羞恥?

有關注團體認為,政府低估劏房數目,因有關報告沒有計算工廈劏房及板間房,且不少劏房戶拒絕調查,相信至少仍有幾萬戶未被納入。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出,對比今次數據和對上兩次同類調查,基層住屋未見好轉,無論劏房單位量、住戶數目和居住人口均有增加。他表示,公屋最低人均居住面積標準是五點五平方米(約五十九點二平方呎),但今次調查顯示,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只有五點三平方米。

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並沒有顯示其覓地多建公屋的執行能力,反而以置業為主導,包括將「綠置居」及「白居二」計劃恒常化,並以更多的「綠置居」取代出租公屋。林鄭稱其房策並非逼人買樓,而是看到社會有龐大置業需求。然而,係人都睇到增建公屋才是解決基層居住問題的長遠之計,今政府為應付民怨,急推乜鬼「短租計劃」,但門面工夫又豈能救公屋需求迫切之火?公屋申請已突破二十八萬大關,上樓平均要等四點七年。政府看到社會有龐大置業需求,難道睇唔到更多劏房戶上樓的需求嗎?

六萬多名二十五歲以下青年住在劏房,他們若以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相信等上樓真係要等到「白了青年頭」!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會》捕捉了日本年輕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態度,他們不願意再背負風險,晚婚甚至不婚,喪失物欲、成功欲,消費意願低迷,這使得其創造力和奮鬥精神淪喪。香港的劏房青年會步此後塵還是出來衝擊社會?這問題值得冇神經政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