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荒十年未解 醫管局病灶難除

在泛政治化的今天,社會整天吵吵鬧鬧,民生問題幾乎無人過問,但不過問不代表問題不存在。香港護士協會在報章發表聲明,控訴過去十年來當局漠視及敷衍公立醫院前線人手不足的問題,致使護士壓力愈來愈大,「嬲爆」、「喪頹」同「勁灰」,促請當局正視問題。然而,醫療官僚聽得入耳嗎?

護士荒已是老生常談,當局次次聲稱「已增加醫管局撥款」、「已增聘護士人手」,予外界的印象是「十個茶煲七個蓋」的情況有所改善,惟事實並非如此。護士協會調查顯示,直至今時今日,本港護士與病人的比例仍高達一比十一,與歐美先進國家的一比六幾乎相差一倍;調查還發現,幾乎一半病房並不是每更都有資深護士作臨床督導,同時護士對病人服務助理的比例愈來愈窄,已達到二比一,「去護士化」的情況日益嚴重。護士團體質問政府及醫管當局,十年過去了,「點解仲係咁」?

護士與病人比例的高低不僅關乎護士的工作壓力,更關乎病人的生命健康,這是常識,護士荒問題長期解決不了,與草菅人命無異。表面看,公院近年增聘了不少護士,去年更增聘二千名,惟其中大部分初出茅廬,經驗不足,碰到緊急情況難免不知所措,所以一定要由資深護士臨床督導,而現時沒有資深護士督導的更數高達一半,情況不能不令人憂心。雖然醫院聘請了一些病人服務助理分擔護士的部分工作,但比較複雜的護理工作是無法取代的,不少公院將病人服務助理當護士使用,「去護士化」的後果如何,不問可知。

近年公院醫療事故不斷,同前線醫護人手不足、壓力過大有莫大關係,根源在於歷屆港府無所作為。在這種情況下,前朝曾蔭權政府罔顧現實,發展所謂醫療產業(其實是生子產業),觸發私院重金挖角潮,造成公院護士荒雪上加霜。本來,隨着雙非政策被叫停,外界一度樂觀地相信相關問題會改善,甚至有護士回流公院,現在看來只是一廂情願。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護士協會另一項調查顯示,工作壓力、晉升機會、工作文化是造成資深護士流失的主要原因,薪酬待遇倒是次要因素,矛頭直指醫管局管理無能。事實上,醫管局官官相護,肥上瘦下,聯網制度疊床架屋,早就備受詬病,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官僚管理體制下,不管當局如何增加醫療撥款,如何增加醫護人手,始終杜絕不了資深護士持續流失帶來的惡性循環。

可以說,公院護士荒問題只是病徵,醫管局管理無能、資源分配不均才是病灶,不從病灶下工夫治理,任何小打小鬧的改革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港府並非不知道醫療問題所在,只是施政動輒得咎,本已焦頭爛額,根本不敢再開闢戰場,觸動龐大醫療既得利益階層的「奶酪」。當局早前煞有介事成立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至今依然毫無動靜,隨時又是走走過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