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立法困獸鬥 香江空轉嘆奈何

香港上世紀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無論是瑞士洛桑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還是中國社科院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皆顯示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而社會泛政治化、行政效率倒退則是香港由盛而衰的根源。可悲的是,行政立法困獸鬥的僵局始終無法打破,香港只能繼續蹉跎歲月,不斷沉淪。

財政預算案遭到立法會拉布,就是行政立法惡鬥的典型例子。雖然在民意壓力下,立法會主席已採取剪布措施,加班加點審議及表決逾千項修訂,但仍剩下一些尾巴,何時才能處理完畢,會否節外生枝,都是未知之數,現在說香港已解除財政懸崖危機還為時尚早。就算預算案最終涉險過關,也不意味着拉布結束。欲拉之布,何患無辭,港府施政無能,授人以柄,為政客拉布提供源源不絕的藉口,他們想怎麼拉就怎麼拉,想何時拉就何時拉,想拉多久就拉多久,港府成立科技局計劃隨時成為下一輪拉布的犧牲品。

以拉布拖延議案通過本是立法會少數派表達訴求的非常手段,現在儼然成為常態,市民早就煩不勝煩。然而,儘管主流民意反對動輒拉布,儘管港府高官批評拉布手段令人「深惡痛絕」,甚至要求激進政客「行開啦」,但在香港的特殊政治環境之下,激進政客不愁沒有支持者,不愁沒有選票,他們非但不會自動消失,反而有可能進一步壯大。再說,按照目前的議事規則,拉布是政客「不可剝奪」之權利,雖然理論上立法會可以收緊議事規則,限制拉布,但因為要得到三分之二的議員支持,門檻太高,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港府曾宣稱政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現在是推出一項,拉垮一項,個別政客就可以「阻住地球轉」,這是香港的悲哀。香港公務員隊伍曾被稱為「世界最優秀」、「效率一流」,可惜此情可待成追憶,回歸後歷屆港府不是無能,就是縮骨,不是胡混度日,就是有心無力,以致行政效率不進反退,發展幾乎停步不前,大型基建一拖再拖。發展滯後加上施政不公,結果是深層次矛盾激化,社會泛政治化,激進勢力抬頭,行政立法關係惡劣,進一步拖垮施政,形成惡性循環,社會吵吵鬧鬧,永無寧日。

香港在內鬥內耗的泥沼中掙扎,周邊地區則全力建設。十多年前,香港與新加坡的人均經濟產值難分伯仲,現在新加坡為人均六萬美元,香港只有三萬八千美元,可謂望塵莫及;十多年前,香港經濟總量佔全國接近兩成,如今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十多年前,香港是中國無可爭議的第一大都市,現在已被上海、北京超過,而天津及深圳等城市也將很快後來居上,香港落後於新加坡,又淪為中國二流城市,叫人情何以堪。

福禍無門,惟人自招,香港競爭力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完全是咎由自取。有人預言,香港即使不會重回當年的小漁村,也會被深圳市吞併,這一天相信不會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