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亂局猶可救 香江殘局最堪憂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回歸後一直風平浪靜的澳門,最近因為一條涉及高官的「離補」法案而鬧得滿城風雨,面對洶洶民意,當局不得不宣布撤回法案,弄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這場高官自肥的鬧劇既暴露「一國兩制」荒腔走板,亦反映「高度自治」亂象叢生,香港如是,澳門亦如是。

國家之敗 由官邪也

不近情者多藏奸,這條涉及高官離職補償及行政長官任期內享有刑事豁免權的「離補」法案,之所以引起澳門市民激烈反對,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波,皆因這是一條徹頭徹尾的惡法,高官自肥固然令人反感,而行政長官任內免受刑事檢控更是內藏奸詐。正如澳門立法會議員高天賜質疑,該法案有如防鯊網和保護罩,行政長官任內即使貪污亦可逍遙法外,明顯是為某些人鋪路。更荒謬的是,澳門當局獨斷專行,提出如此影響深遠的法案,事前竟然完全沒有諮詢民意,連立法會議員的質疑亦被當成耳邊風。

事實上,如果不是正義傳媒發揮第四權的監督功能,如果不是澳門市民紛紛覺醒,出現二萬人上街抗議、逾七千人包圍立法會的罕見場面,該惡法恐怕早就在被譏為「橡皮圖章」的立法會通過了。古人說,國家之敗,由官邪也。澳門當局隻手遮天,行政主導變成行政霸權,立法會三十三個議員中,二十八個屬於保皇黨,議會淪為行屍走肉,根本無法發揮監督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再荒謬的事也有可能發生。

事實證明,一個缺乏傳媒監督的社會必定成為黑暗社會,一個缺乏民意制衡的政府必定淪為獨裁政府,澳門恰恰是這方面的反面教材。幸好群眾眼睛雪亮,這場風波既彰顯了人民力量的偉大,更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民意,澳門政治生態丕變,當局今後想再隻手遮天,恐怕已沒那麼容易。當然,吃一塹,長一智,如果澳門當局能夠吸取教訓,改變管治思維,提高施政透明度,不再黑箱作業,這次事件不失為一次撥亂反正的契機。所謂錢多好辦事,澳門整體情況畢竟不是太差,尤其是財政雄厚,有能力持續推出扶貧紓困措施,只要尊重民意,興利除弊,澳門的亂局還不至於無法收拾。何況澳門有橫琴島這個腹地之助,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並非沒有可能,關鍵在於當局能否有所作為。

相對而言,香港的情況顯然更加不堪,更加惡劣。正如我們之前指出,澳門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香港則是外表破爛,內裏污穢;澳門雖然患了重病,仍然有藥可醫;而香港則是病入膏肓,華佗再世也無能為力。綜觀香港回歸十七年來的亂局,只能用烏煙瘴氣、一無是處來形容,港府管治無能,蹉跎歲月,加上社會泛政治化,紛紛擾擾,幾乎永無寧日。澳門立法會是橡皮圖章,而香港立法會恰恰相反,爆粗擲物拉布流會,無所不用其極。政府無能,政客無良,行政立法互相扯皮,互相阻撓,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連大型基建也是拖拖拉拉,醜聞百出,社會內鬥內耗,陷入空轉,香港不沉淪才怪。

兩個特區 各有各亂

有人認為,香港管治亂象源於特首由小圈子選出,缺乏認受性,只要實現一人一票普選,問題便迎刃而解。這種說法不過是欺人之談,回歸前港英政府不是由選舉產生,還不是管治得好好的?事在人為而已,香港管治亂象叢生,特區政府既有責任,中央政府也難辭其咎,可惜中央沒有認真反思,反而屈服於反對派的壓力,為香港訂下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及不遲於二○二○年普選立法會的時間表,結果並沒有減少香港社會的爭拗,反而授人以柄,自設陷阱。道理很簡單,如果北京順應反對派要求,採用無篩選的政改方案,屆時特首普選必定成為反對派囊中物,對於北京而言,這不啻是一場顏色革命,等於將香港管治權拱手讓予西方代理人,這難道是中央政府願意見到的結果嗎?相反,如果北京堅持篩選,不接受公民及政黨提名,反對派也決不會答應,雙方針鋒相對,各不相讓,最終一拍兩散,勢必為香港帶來更嚴重的管治危機,這個後果又是中央政府可以承受的嗎?

真普選,中央不同意;假普選,反對派不同意,這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也是「一國兩制」的深層矛盾所在。當年英國以主權換治權的圖謀沒有成功,如今面對奪權良機,當然不會放過;何況美國重返亞太,打造反華包圍圈,而香港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他們豈能不虎視眈眈。君不見隨着政改爭拗愈演愈烈,美英勢力的介入也愈來愈公開,愈來愈肆無忌憚,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北京一方面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一方面向英國駐港總領事頻送秋波,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不僅令人混淆,更令人無所適從。說到底,中央港澳政策混亂,敵友不分,是非不辨,正是所有亂象的根源。

山雨欲來風滿樓,目前的香港正處於關鍵時刻,反對派提前「佔領中環」的呼聲甚囂塵上,尤其是受到台灣學生「太陽花運動」的鼓舞,激進團體躍躍欲試,面對這場即將來臨的政治風暴,特區政府固然束手無策,中央政府也只能望天打卦,香港究竟何去何從,不能不令人憂心忡忡。

兩個特區,一樣命運,香港澳門,各有各亂,這樣的回歸根本沒有任何價值,這樣的「一國兩制」也沒有任何意義。大亂才能達到大治,莫非香港真的要浴火才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