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散播糞便有損文明

「抗萬古霉素腸道球菌」,顧名思義乃有力對抗「萬古霉素」在腸道孳生的球狀細菌。此菌可怕皆因「萬古霉素」幾乎是對抗球菌可用最後一種抗生素,若「萬古霉素」無效,絕大部分抗生素亦肯定無效,餘下可用三、兩種抗生素,價格極高,且療效成疑。

在腸道孳生惡菌,經糞便排出體外,他人手觸如斯糞便,並將之塗進口裏,即可成帶菌者。此乃「糞口傳播」惡菌人傳人模式。當帶菌者免疫能力轉弱,如接受癌症化療,惡菌便有機可乘入侵人體器官,造成嚴重感染。

擁擠公立醫院如伊利沙伯醫院,乃惡菌溫床。多人共用一廁是普通病房安排。只要其中一病人是「抗萬古霉素腸道球菌」帶菌者,當他大便後,同房病人便有機會因使用同一廁所沾染惡菌。廁格設計令糞便散播,防不勝防——廁格內並無洗手設施,大便後,用受污染的手接觸沖廁水掣及門挽,根本無可避免,除非廁格改用無門設計,或開門掣、水掣皆換上毋須手觸款式。

病人乏自顧能力,護理人員代為換尿片,之後沒妥善洗手及換掉即棄保護衣物,包括手套、圍裙,便照顧另一病人,即有可能成為惡菌傳播媒介。公立醫院人手長期緊張,護理人員疲於奔命,感染控制偶有不足乃人之常情。醫生用同一聽診器聽一百幾十病人不作消毒,亦屬惡菌傳播媒介。港人再稱文明前不妨捫心自問,我們究竟有否盡過力改變糞便在日常生活環境,尤其醫院,傳來傳去的惡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