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薄案衝擊政治司法

內地審判薄熙來相對透明,至少通過媒體我們可以看到薄熙來推翻原來在中紀委的認罪,並與公訴人辯論。這與以往許多大案(包括之前的王立軍案和谷開來案)的審判都不同,並不是一切既成,被告認罪便判刑。

薄案的特殊,一方面,應是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層的決定;另方面,薄熙來在中國黨政位高權重,且代表一個政治方向,他出事、被捕爭議頗大。這兩個方面相信也互為影響。中央領導層要建立威望,爭取黨內外的信服。至於是否代表了中國司法的新發展,或許難以確定。鑑於薄案的特殊性,審案方法與之前不同,但之後會否形成先例,司法審判循此例而改變?

以中國的國情,可能中央政府是最開明,中央以下的地方官僚主義和貪腐嚴重。即使中央政府在大案方面確立薄案的先例,在地方層次上,缺乏中央政府的直接監督與推動,以地方司法人才的質素,我們很難期望他們倣效而不出亂子,他們也會怕出麻煩而不敢跟從。

中國政治的問題從來出在吏治。皇帝好,還可以出康乾盛世,但吏治難清,最後還是從內部把盛世弄垮。中共以民族主義救國,從革命成功前至五十年代,可借意識形態制約官吏。昇平之後,吏治便急速敗壞,四清運動、文革都解決不了,且弄巧成拙。改革開放以來的盛世,吏治比乾隆時期更爛,習近平等以薄案開刀能否有所作為,只能寄以期望,但難樂觀。

無論如何,薄案歸結怎樣,對中國的政治與司法總會帶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