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內地股災五周年!期間當局吸取教訓,積極推動金融改革,A股更獲納國際指數系列,算有一番成就,惟未來得繼續着力加強市場配套,提升經濟質量和企業管治,才能切實打穩股市根基。畢竟既選擇了加大開放市場,就沒有回頭箭,股市規模不斷增加,外資參與度上升,順風順水當然好;但一出亂子,就不能再龍門亂搬,靠國家隊強行救火了事。
內地市場素有「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惡性循環。回看一五年A股大時代,初期政府催谷大牛市,圖藉激活股市來刺激經濟,可惜散戶炒到失控,加上大量違規行為兼放大槓桿,滬綜指在一五年六月十二日見歷史高位5,178點後便告崩盤,跌至一六年初低位2,600點水平,較一五年初大升市起步三千點還要低。慶幸當年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有限,故國家隊入市救火,加上一系列收緊規管和嚴肅執法,最終穩定了大局,但股民和經濟皆元氣大傷,A股至今尚走不出上落格局。
一個發展成熟的經濟體,股市是企業上市集資的重要渠道,以便將資金再投放發展實體經濟,故股市必須在經濟上扎根,而經濟好壞,得靠企業素質來支持,實現良性循環。這幾年,國企改革不斷推進,新經濟支持民企蓬勃發展,質量得到提升,加上當局致力打擊違規行為、有序推動註冊制、推出中港股市互聯互通、逐步取消外資入市限額及持股限制等,換來A股獲納國際指數系列,變相讓更多資金投資A股,打破了「塘水滾塘魚」格局,算是階段性改革成果。
不過,A股目前仍然做不到猶如發達市場般,能反映經濟前景的作用,無論是經濟好,還是近兩年遇上貿易戰和疫情衝擊,A股走勢始終依然故我,究其原因乃是國家資金仍是主導者,資產價格未能反映經濟實況,影響外在資金入市信心,股市集資功能變相打折。另邊廂,內地訊息披露標準與會計制度尚未與國際接軌、企業管治滲入非商業元素等問題仍有待解決。內地股民依然停留在炒消息、炒題材的一窩蜂投資模式,投資者教育仍待加強。此外,監管機構還須優化上市條件和健全市場化退市機制,為A股固本清源。
上述種種問題尚待有序解決。誠然,內地作為新興市場,經驗不如外資,謹慎開放乃無可厚非,尤其涉及發展衍生工具,這類對沖渠道雖是進化過程中不可或缺,但亦意味風險上升及管控複雜,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恍如中門大開,讓散戶淪成大鱷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