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開打「新冷戰」,不少分析都指今天的中國絕非昔日的蘇聯,但今日的美國,也非列根時代的美國可比。
談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結束的冷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經常吹噓,那是西方民主制度優越所致,美國政治學者福山更提出「歷史終結論」,但實情是當時蘇聯無論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表現皆不如美國,失敗乃歷史之必然。
這裏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美國政府支持國內廢奴運動組織,將國內由於南北戰爭而獲得自由的黑人運回非洲,在非洲西南端建立一個名為利比里亞的獨立國家,該國所有制度皆抄襲美國,連國旗的星條圖案也照搬不誤,有「小美國」之稱,到今天,利比里亞仍然是全球最窮的國家之一,其他如菲律賓等國家,都沒有因抄襲美式「民主制度」而變得富強,可見「制度」並非決定性因素而只是「手段」,國家的綜合實力才是「目的」。
正如《華爾街日報》一篇評論文章指,中國無論在軍事抑或科技創新,與美國的差距正快速縮小,以5G為例,中國的人均發射塔數目,是美國的三倍,正當中國視5G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擎時, 美國人還停留在「可更快地下載影片」的認知水平。
反觀美國,自冷戰後成為全世界唯一的霸權,之後便一直吃老本。上述文章舉例,美國目前用於研究與開發的經費,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零點六,比例只有列根時代的一半。近二十年來,美國的科技巨企,將重心轉向能賺快錢的軟件開發,把硬件製造的「粗活」留給中國,這亦是讓中國在科技上得以急起直追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國在這場新冷戰中,處於守勢,說白了就只剩下「制裁」一招,而非提升本身實力,但制裁得靠「規模效應」,特朗普入主白宮這幾年,讓「盟友」們深切體會,美國獨大只會削弱自主性,徹底打垮中國或俄羅斯,只會進一步被美國予取予求。更何況,中國的內需經濟已經成形,抵禦美國制裁的能力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