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近期走向全方位對抗,雙方在南海隔空軍演,用刀光劍影來形容並不為過。雖然此時歐盟並未積極跟隨美國制華,德國官員甚至明確表示會繼續與北京保持交往,但必須意識到的是,在遏止中國發展的某些層面上,歐美利益高度一致。目前歐盟的低調,只是時不我與而謀定後動。
自從英國脫歐之後,歐盟內部無論是存在多大的混亂與分裂,法、德兩國的「火車頭」地位卻並未動搖,而且雙方默契日益加深:法國作為二戰勝利國,沒有歷史包袱,因此,總統馬克龍更敢於推動歐盟的政治前途和戰略安全,包括建立歐洲軍、削弱北約作用等;反觀德國總理默克爾,則更專注於維繫歐洲經濟一體化,包括穩定歐元、強化工貿優勢,甚至是頂住美國反對,與俄羅斯加強能源合作,為歐陸提供穩定的燃氣供應。
因此,在中美針鋒相對之際,以法、德為首的歐盟也有自身的利益輕重計算:首先,土耳其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默許下,大肆向地中海周邊擴張勢力,觸角已伸至利比亞,直接染指歐盟利益。在制止土國揮軍利比亞的問題上,法國破天荒與俄羅斯、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站在同一陣線。而傳統上與土國在地中海有邊境糾紛的歐盟成員國希臘,亦進入了軍事戒備。
土耳其、法國、希臘皆為北約成員國,後兩者若與俄羅斯共同抵制土國,則變相削弱了北約的權威性,同時強化了建立歐洲軍的理由。歐洲軍備已嚴重落後,一個顯著例子,就是以目前歐盟各國之力,已無法研製隱形戰機。因此目前法國的首要關注,是在紛亂的國際局勢中,固守地中海周邊的地緣利益,並凝聚歐洲各國的共同利益與目標。
再者,默克爾亦更着眼於拯救被新冠肺炎疫情重挫的歐陸經濟。正如德國仍舊需要中國提供大規模生產的口罩,德國也試圖與中國維持正常的經貿關係,以確保出口不受影響。更關鍵的是,德、法兩國領袖都不像特朗普般,需要面對一場十一月的大選,這也就使得他們不必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急於施展政治選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