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媒體近日不約而同取得一份長達十八頁的文件,詳細羅列了中國和伊朗正在秘密擬定的廿五年能源及投資合作計劃。有關消息連日引發巨大回響,反倒掩飾了一些更關鍵的問題:為何協議內容在此時被曝光?
無巧不成書,在協議被曝光前夕,伊朗的核設施發生連串離奇爆炸。美方情報分析指,單是在本月二日發生於中部納坦茲核設施的爆炸,便令伊朗核計劃至少延遲兩年。中東媒體猜測,不排除是以色列的F35隱形戰機成功穿透伊朗防空網發動空襲。如果屬實,則說明伊朗的防空雷達如同虛設,德黑蘭當權者們的驚恐可想而知。
無論連串爆炸是如何引起,都反映了伊朗目前面對的險惡處境:國家經濟遭到封鎖,民生困難催生反政府情緒;核計劃寸步難行,戰略安全難以提升;在軍事技術劣勢下,革命衞隊與正規軍單憑目前的常規裝備,無力抵擋外部軍事打擊。伊朗要對此採取某種緊急措施,也就具備了充分的理由。
必須正視的是,伊朗近年來實際上更關注與歐洲國家交往,以求打破美國主導的政治經濟封鎖,結果卻事倍功半:一則西方國家在選舉制度下,政府更替頻密,伊朗無法期望與之達成長期穩定關係;二來西方陣營近年右翼保守思維抬頭,政界以至民間都對伊朗存有根深柢固的宗教對立情緒。
在短期內無法透過與西方改善關係,以提升自身安全,加入一帶一路合作便成為伊朗剩下的不錯選項。奇怪的是,既然是這麼重要的協議內容,為何還會事先被曝光?而德黑蘭當局不僅沒有追究洩密者,反而老老實實一一回應國內輿論的關注。
梳理各方報道,顯示協議內容最先是由伊朗國內保守派波斯語媒體揭露,然後傳到西方媒體。保守派這麼做的動機,固然可能是藉此凝聚民意反對協議;但也可能是對西方發出警告訊息,如執意逼伊朗「上梁山」,伊朗就會下決心與中國建立戰略安全同盟。無論是出於何種動機,最為根本的事實,是中伊之間的協議尚未正式簽署,變數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