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利字當頭 打香港牌有顧忌

針對中國政府推行《港區國安法》,有消息指華府官員上周在白宮開會,討論涉及香港問題,預料本周內或會再度出招,制裁香港。

美國打「香港牌」打擊中國,表面上來勢洶洶,實際操作卻選擇不多。《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 美國的制裁不僅損及自身利益,也會對西方、香港公司和消費者,構成嚴重影響;至於破壞港元跟美元的聯繫匯率,削弱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有華府官員指當今全球經濟因疫情委靡不振,不宜實施新的金融制裁,白宮已排除相關選項,且短期內不會考慮。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美元交易中心之一,並擁有超過四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必要時內地央行也可提供美元支援,正如一位曾任職美國貿易官員的智庫負責人形容,美國既要制裁香港,又要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十分困難,現有的諸多選項,皆不完美。

反而接收香港「難民」,成為部分美國保守派心目中,打擊中國的有效手段。立場親特朗普的《華盛頓觀察家報》一篇分析文章指,美國可考慮接收五十萬至一百萬香港「難民」,但前提是這些「難民」必須有資金又或者有專業技能,認為這班人可「分配」到人口稀少地區,為當地疲不能興的美國經濟作出貢獻。有關計劃不但容易獲得移民政策的鷹派人士支持,更可使香港「空洞化」,從而擊中北京軟肋。

接收難民 厚此薄彼

且不說香港佔全中國GDP的比例,現已減至不足百分之三,搶奪「高質」移民計劃涉及的道德拷問,恐怕美國人不易回答:那些既無資金,也無學識及專業技能的「三無」人士,在「國安法」下民主自由人權所受到的損害,難道比那些「高質」移民來得少,美國為甚麼不能一視同仁,大庇天下?

明乎此,就不應對歐盟制裁中國的可能性過分高估。德國經濟部長日前明言,反對因人權問題制裁、孤立中國,認為藉貿易促成北京改變,才是正途。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鬥爭與自身經濟利益之間的關注,孰輕孰重,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