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示威雙夾擊 大選取消非虛言

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在競選活動中出現口誤,指新冠肺炎疫情奪去了一億二千萬美國人的性命。別看總統特朗普一副「檢到槍」的架勢,其實他「其言若憾,心實喜之」,因為只有疫情進一步大爆發,他才有藉口延遲甚至取消大選,繼續賴在白宮不走。

聯邦法律明文規定,大選必須在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舉行,要作出改動,必須先獲國會通過,即使過了這一關,亦肯定會受到法律挑戰。然而,正常途徑不通,並不代表特朗普沒有空子可鑽。疫情下社交距離持續的情況下,郵寄選票幾乎是唯一確保大選能如期舉行的辦法,偏偏特氏視之如洪水猛獸,一再聲稱將造成舞弊等情況。有人預料,特氏或拒絕承認個別州份的選舉結果,改而援引「各政黨依據各州自訂方式,組成選舉人團」的規定,直接利用選舉人團捧自己上台。

為求自保 挑動內戰

不少人擔心特朗普鋌而走險,藉發動戰爭取消選舉。事實是即使美國參與二戰,大選仍照辦如儀,反而最有機會取消的大選,是一八六○年美國內戰前夕的那一次,這亦解釋了為何特氏不斷為黑人維權運動火上加油,說不定他正盼着再來一場內戰,好讓他以「戰時總統」的身份繼續「主持大局」。

這裏又帶出大選的另一個變數。隨着美國國內局勢愈發動盪,特朗普一旦遇刺該怎麼辦?副總統彭斯暫代總統殆無疑問,但政黨候選人並非公職,如何尋找備胎,政黨有很大自主空間。二○一六年希拉妮被指健康有問題,一度傳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考慮換將,比對共和黨的例子,包括前國務卿鮑威爾等大老已表明不會支持特朗普,或許他們心目中有候補人選。

說來諷刺,特朗普無所不用其極賴在位上,是因為擔心一旦落台將遭到清算,這種情況,通常只有美國指摘的「不民主國家」才會發生。當然,有些「不民主國家」的領導人,是因為清除根深柢固的國家亂象而樹敵無數,反而「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卻因為自己失政失德,無法善始善終,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