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非議聲中,北京的天際線整治活動緊急叫停。北京海淀區「關於暫緩牌匾廣告清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海淀區已經停止拆除違規廣告牌匾,已拆的可以重裝。這場聲勢浩大的行動最終虎頭蛇尾。
官方通知稱,暫停清理拆除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由於冬季氣溫寒冷,大風天氣多發,氣候乾燥,高空作業和着火風險較高;二是拆除工作後存在設置跟不上問題,造成群眾識別困難。但明眼人都知道,暫停工作是因為強烈的民意反彈,引起更高層的關注,由此導致這項工作被叫停。
事實上,這項天際線整治工程本來就是拍腦袋決策的產物。所謂天際線,即「一個人站在城市的某一個地方向四周環顧,大廈的頂層與藍天的相接處,就是城市天際線」。在城市一些特定區域,比如文化教育區,需要一些乾淨清爽的環境,對那些亂搭亂建廣告牌的確需要整治,但並不是所有區域都應如此。比如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日本東京銀座中心,這些世界頂級的都會區,就沒有所謂城市天際線問題,廣告招牌璀璨奪目,反而成為城市的標誌。為何北京要不分區域進行全面整治呢?這到底是城市美學的需要,還是長官意志呢?
內地很多官員「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施政時既不進行科學論證,也不進行民意聽證,更沒有善後配套與人文關懷,一紙令下,全面執行,美其名「敢於碰硬」、「勵精圖治」,殊不知整個決策從一開始就錯了,結果導致民怨沸騰,官逼民反。
事實上,作為首善之區,北京是全國的中心、世界關注的焦點,當局的一舉一動都在輿論注視之下,稍有不慎,便會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以近期的清理外來人口為例,被炒作成「北京排華運動」,引發基層百姓強烈反彈,有維權人士甚至呼籲「到北京去」,使社會更動盪複雜。而今次整治天際線,不僅浪費民脂民膏,也給民眾生活造成巨大不便。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局拆的不是商家的招牌,而是中共自身的招牌。
中共十八大之後,官場瀰漫着一股「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慵懶風氣,很多官員尸位素餐,北京市當局為了在全國帶好頭,推動風氣轉變,雷厲風行,從動機上看是好的,但效果卻適得其反。強政勵治若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結果只能是殘民以逞,反而不如無為而治。
北京當局幾把火都沒有燒成,這給全國的官員敲響了警鐘,如果動機與效果不能統一,不能將以民為本落在實處,而是空喊口號,不管職位有多高,也不論他與高層有甚麼關係,最後都可能被拿來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