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博弈尼泊爾 喜馬拉雅難太平

尼泊爾政府日前宣布,取消與中國葛洲壩集團合作、價值近二十五億美元(約一百九十五億港元)的水電站建設項目。尼方聲稱該決定不針對任何機構或個人、不涉政治,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背後是印度在暗中施壓的結果。

尼泊爾政府取消的水電站工程,是今年中由前政府作出決定的項目。該項目裝機量為一千二百兆瓦,一旦建成,尼泊爾不僅可告別缺電的歷史,而且對經濟產生極大的推動力,更重要的是,尼泊爾將改變向印度購電、長期受新德里挾制的困境。

中尼這個項目顯然觸動了印度敏感的神經,過去印度利用地緣優勢,長期扼住尼泊爾的咽喉,尼國的油氣能源供應、商品出口以及電力供應都受到印度箝制。去年尼印關係緊張時,印度不僅封閉了尼泊爾的出境交通,更連番暫停對尼國的石油出口,導致尼國交通癱瘓。當時尼國向中方求助,中國緊急向尼國提供數萬噸汽油,使其渡過難關。

基建能力 差距懸殊

在印度看來,如果中尼水電站項目建成,印度將失去一張控制尼泊爾的王牌。另外,這個水電站位於印度母親河恒河的上游,印方擔心水電站的建設將嚴重影響恒河水資源的分配,不利於印度的經濟發展,故新德里對此水電站項目極欲除之而後快,當親印度的尼泊爾新政府上台後,便迫不及待要求尼國推翻早前與中方簽訂的協議。

尼泊爾政府近年來出現「翻燒餅」現象,當親中國的政黨執政時,與印度劍拔弩張,跟中國如膠似漆,與中國簽訂大量經貿協議;等到親印度的政府上台,與中國保持距離,開始向印度一邊倒。尼國政府這種牆頭草的特色,往往與中印兩國在當地勢力的消長有關。

不過,從長期來看,印度在尼國的存在將呈下降之勢,畢竟中印在尼泊爾的博弈,兩國實力的比併是關鍵。中印的基建能力比較,簡直是大學生和小學生的區別,比如類似水電站這樣的項目,中國提供從設計、採購、融資、建設到後期營運一條龍的服務,尼泊爾只需付出市場就能得到如此大筆且利國利民的投資,這些都是印度無法做到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印度對尼泊爾只能採取破壞箝制的下三濫戰略,而中方卻可以給尼泊爾雪中送炭,雙方實現互利共贏,長此以往,尼泊爾的民心自然會作出明智的抉擇。

早前的中印洞朗對峙危機,讓中方意識到印度稱霸南亞的野心,當年中方默許印度吞併錫金,並沒有獲得印方的回報,如今印度又逐漸吞併不丹,並將魔爪伸向尼泊爾,這對中國周邊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脅,再加上印度近期又鐵了心跟美國走,中方必然要給印度一些顏色,因此尼泊爾這個戰場便彌足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