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研議修改議事規則杜絕反對派政客拉布,有前建制派議員稱,不能接受議會內拉布變成常態,指有關修訂是反對派用盡權力下「逼出來的」。
政客拉布神憎鬼厭,除了死硬「黃絲」外,一般人都對議會一事無成、內鬥內耗,無奈之餘更感深惡痛絕,這從最近大學民調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反對拉布、僅一成人支持可見一斑。然而,市民對拉布的負面印象,有一個時間上的演化。想當初,反對派強調拉布是議會「少數派」抗爭的「最後手段」、「唯一利器」,非到必要不會輕易使用,尚獲得不少市民「同情和理解」。後來事情變質變味,反對派政客係又拉布唔係又拉布,連毫無爭議的民生撥款也不能幸免,失道寡助之下,反對派號召支持者圍立法會反對修改議事規則,結果只有百多人響應,政治能量蒸發得驚人。
對於建制派而言,此時此刻祭出修例這一狠招,正好趁着六名反對派議員被DQ,己方擁有票數優勢畢其功於一役。而從政治爭鬥策略考量,中央不惜釋法將港獨勢力掃出議會,且多次重申對港的全面管治權,阿爺強硬,做孫嘅自然不能再展露「寬鬆軟」的疲態;而從香港內部情勢而言,社會愈來愈撕裂,政治對立的兩造日益針鋒相對,建制派支持者再不能容忍他們的代議士像以往般「溫良恭儉讓」。
今屆立法會開鑼不久,「長毛」議事廳外向建制派投擲午餐肉遭到回擲反擊,當時筆者的感覺是雙方針尖對麥芒的時代正式開始。後來形勢發展,果然陸續出現建制派點人數要求中止辯論;不滿反對派擾亂議會,引權力及特權條例「報警求助」等事件。撇開是非不論,政治姿態卻是明顯不過: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反對派別想繼續予取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