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陣營各黨派貌合神離,在政圈中是公開的秘密。佔領行動加深裂痕,年輕一代走本土自決路線,個別更激化蛻變成港獨,碎片化速度加快。傳統泛民一度用「非建制」概念意圖統合新舊兩大板塊,但終歸徒勞無功。游梁宣誓風波讓中央有機可乘,迅速出手強力介入。人大常委會去年十一月釋法,令游梁出局,同時殃及個別泛民議員,進一步加深傳統派與本土派的牙齒印,最後因上屆政府之得勢不饒人,狙擊另外四位泛民議員,令整個陣營失去關鍵少數的否決權,陷入非常被動的捱打局面。
雖然為補選總算達成共識,各山頭接受初選機制,公推各選區由一人代表陣營與建制派角力,且不說「願賭服輸」會否在最後一刻橫生枝節,出現有人堅持參選,就算各山頭不敢造次,但能否同心同德支持初選勝出的別黨人物,才是最大的問題。傳統泛民的兩大政黨,民主黨與公民黨皆黨內有派,彼此互不服氣,屆時是否願意捐棄前嫌,全力動員自家網絡內的選民,實在存疑。至於本土自決派就暗湧更多,此輩強調「誰也不代表誰」,壓根兒看不起傳統泛民,視之為一事無成,認為挑戰政府及中央必須走激進路線,甚至支持勇武無底線。
新界東有較大機會選出非自決派的參選人,屆時支持自決派的年輕選民會否票投不能代表他們意識形態的候選人,值得觀察。去年補選的結果,本土民主前線與公民黨互別苗頭,就是上佳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