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腐醜聞停不了 廉潔價值剩多少

有港府官員新年撰文,強調香港能在國際清廉度調查的排名中長期維持前列並不容易,文中更引述廉署內部調查結果,揚言香港的廉潔程度可媲美世界上最前列的幾個國家,暗示香港在國際反貪組織「透明國際」去年排行榜上的第十五位已是低估。諷刺的是,就在此文刊出的同一天,房屋署被爆近千萬元涉貪大案,堪稱摑了廉署一巴。

興建於三十年前的葵芳邨,不少設施出現破損。過去兩年房屋署批出合共價值八百五十萬元的十三份維修工程,全部批給同一家承包商已經令人側目,而維修工程被指貨不對辦更惹來居民怨言,例如價值不菲的更換防煙門工程馬虎了事,不是大門常開就是關不嚴實,失去防煙功能。同樣蹊蹺的是,房屋署本意是維修磚瓦,結果批出合約時被修改為清潔及髹色,正如有人質疑,清潔工程一般外判給清潔公司,何必由工程公司接手呢?而根據慣例,葵芳邨明年就會大粉飾,所以今次的髹色工程純屬多此一舉。房屋署早前抽樣調查時發現問題,懷疑有人以偷樑換柱以及分拆工程的方式逃避房署的監管,不排除涉及利益輸送,目前案件已經轉介執法部門跟進,而涉案的一名物業服務經理及一名房署高層則被調職。

事件真相如何有待進一步調查,但房屋署對公屋維修工程的監管存在極大漏洞則是毋庸置疑。現行制度下,一百萬元以上的工程才需要房屋署審批,數額在此以下的工程僅由物業服務經理授權即可,等於給了服務經理很大的權力尋租空間,因為只要將大合同拆細,就可以輕易逃避監管。當然,即使收緊門檻,譬如五十萬元以上的工程需要審批,仍然有漏洞可鑽。歸根究柢,房屋署的監管過於寬鬆,即使有抽查彌補,也會導致掛一漏萬,變相鼓勵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今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事實上,政府工程有如唐僧肉,誰都想咬一口,而監管制度形同虛設,為官商勾結、上下其手創造空間。香港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地區之一,就是有廉政公署的存在,有嚴格的監管制度。惟令人遺憾的是,回歸以降,貪污問題死灰復燃,從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鋃鐺入獄,到前特首曾蔭權淪為被告;從前廉政一哥湯顯明身敗名裂,到一再有高級警官捲入腐敗,更不提大前年的佔領之亂後,多名政客及壹傳媒老闆黎智英捲入黑金醜聞,廉署立案調查至今仍沒有下文,恍如泥牛入海,有人質疑廉署這柄斬貪利劍已經生銹變鈍,顯然不是沒有道理。

上樑不正下樑歪,當不少高官傍富豪或大搞以權謀私,勢必刺激更多人有樣學樣。作為香港核心價值之一的廉政還剩下多少,實在是一個大問號。對市民而言,新年願望之一就是廉政公署磨礪劍鋒,有法必依,有貪必查,有腐必懲,否則香港重回有官必貪的黑暗年代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