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樓成笑話 長遠目標徒自欺

隨着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公諸於眾,現屆政府的任期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如果要以兩字總結,「走數」可謂眾望所歸。尤其是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無一達標,無一兌現,當局只好玩弄語言偽術,將三年上樓承諾改口稱為長遠目標,說到底又是自欺欺人。

眾所周知,現屆政府甫上台即擺出有為姿態,定下十年建屋四十八萬個單位的宏大目標,當中公營房屋佔二十八萬個,令人眼前一亮,可惜事與願違,當局不多久就自打嘴巴,將建屋目標下調,但依然無法達標。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承認,未來十年的公營房屋供應僅得二十三萬餘伙,情況「毫不理想」,歸咎於申請公屋宗數在現屆政府任期內暴升四成五,加上覓地需時,令供不應求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當局無力解決房屋問題,卻將焦點轉移至需求大增和覓地困難,顯然是本末倒置。正正因為當局拓土建屋一事無成,才令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公屋需求才會愈演愈烈。房委會日前透露,最近批出一項涉及二十億元的屯門公營房屋項目,單是走房署內部程序已需時兩年,加上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又要一年,結果地皮被迫「曬太陽」三年,預計最終要八年才能入伙。事實證明,欠缺土地還是其次,港府施政效率低下,官僚風氣盛行,才是上樓輪候時間一延再延,創出四年半新高的主因。難為高官還厚顏辯稱將三年上樓承諾改為長遠目標是「不搬龍門」的負責任表現,簡直是侮辱公眾智慧。

面對外界一浪高於一浪的「走數」批評,港府無計可施,只好再次祭出畫餅充飢的伎倆。施政報告公布額外覓得二十多幅土地,可於未來三至七年撥作房屋發展,提供逾六萬個單位。願景看似美好,但實際上近半土地屬於綠化地帶,隨時遭到環保人士司法覆核狙擊。其餘土地亦不乏「是非之地」,包括元朗橫洲第二及第三期,當局連橫洲第一期的爭議都無法擺平,遑論進一步發展,何況港府施政議而不決,要等到這批土地真正變成住房,已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公屋供應量無法達標,更不堪的是私樓樓價失控狂飆,市民置業難上加難。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私人樓價高處未算高,去年十一月打破前年九月的高峰,再創歷史紀錄,反映當局的辣招名存實亡。一方面,內地熱錢不斷流入,買家有錢任性,無懼辣招;一方面,本地投資者為規避辣招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以未成年子女的名義買樓,港府對此束手無策,樓價不跌反升,豈是無因。

本屆政府打着適度有為的旗號上台,無奈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在房屋問題上尤其一籌莫展,一味大玩望梅止渴的把戲,結果騙得到自己,騙不到別人。說到底,沒有安居,就沒有樂業,社會穩定也就無從談起,如果下屆政府繼續這種空口講白話的施政路線,那麼不管誰人上台,香港都注定走不出管治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