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死亡,有統計指,十人之中超過三人死於癌症,其次是循環系統疾病,主要是心臟病和中風,十人之中約二點六人因此死亡。
這兩大殺手排名多年不變。在趨勢上,兩者的死亡人數正逐漸下降,但癌症死亡比循環系統疾病死亡下降得更快,相信最終可能出現排名對調,由循環系統疾病登上殺手榜之首,令兩者排名跟西歐及北歐富裕地區一樣。
香港癌症仍比部分富裕地區為高,可能與本港環境因素及獨特的流行病有關。以肝癌為例,香港屬病例較多地區,原因是本港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九屬乙型肝炎帶病毒者,這些帶病毒人口最終有四分一由於慢性肝病,包括肝癌死亡,受害人數之多,可想而知。但自從二十多年前開始為所有新生兒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後,新一代感染人數大幅下降,肝癌隨之減少乃意料中事。
另一癌症是鼻咽癌,從前有指跟本地人口年紀小小便開始吃鹹魚有關,但近年了解該癌症原來與本港兒童很早就感染某種病毒有關。但這些不利因素近年已有改善,香港兒童愈來愈少吃鹹魚;而且,隨着環境改善,兒童在年幼時感染相關病毒的機會愈來愈低。正因如此,本港鼻咽癌患者亦隨之下降。
仍有待改善的因素包括進一步減少吸煙人口;改善空氣素質;提升食物安全,例如減低食物含致癌二噁英、蘇丹紅、孔雀石綠等的機會;以及確保食水除了微生物含量不超標外,致癌物質亦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