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心出行」推出以來,使用人數一直未如理想,只有寥寥數十萬人次下載程式。要程式真正達到效用,就需要相當大比例的人口慣常使用,才能以集群效應迴避高風險的處所或地區。由是觀之,當局斷不能以「佛系」方式推廣程式,只靠「緣分」落實政策將難使公帑用得其所。
經過數周的親身體驗,驟感「安心出行」在設計上有點繁複,以致使用者會感到一定的不便。首先,程式會要求用戶在離開某特定處所時,需按下「離開」的按鈕或自行輸入相關的時間。在許多時候,市民可能只是經過處所的通道,停留時間根本不足數十秒。如要一併留有進入及離開的時間,反而會減低用戶掃描的意欲。
另外,現時程式尚未能夠讓用戶自行讀取過往出行的紀錄,以致他們缺乏一定的安全感,終使其在呈交資料予衞生部門時產生不必要的猶豫。一直以來,程式推行最大的障礙正正就是私隱問題,而當中的癥結又在用戶的安全感上。既然資料是屬於市民,就應賦予其可隨時查閱的權利。環看其他地區類似的防疫程式,亦會有相當大的自由度讓用戶翻查自己的數據。
幸然,當局已於上周公布跟進有關情況,並將在稍後提供新的版本,其中包括新增自動離開處所,以及隨時閱覽個人紀錄的功能。不過,截至本周初為止,「安心出行」仍未作出相關的更新,看來還是需提高涉及防疫措施的行政效率,否則只會徒增公眾對當局的不信任感。
除此之外,相關部門亦可考慮使用線下掃描的技術,為部分沒有流量數據的用戶提供一定的便利。與此同時,正如上周所說,應鼓勵交通工具及食肆放置大量的二維碼,準確至用戶所就座的位置,以便追蹤患者所途經的地點。再三強調,如果強制全民使用「安心出行」,亦將會令防疫效果事半功倍。
無疑,當局應着手研究全民使用程式的可行性,並需盡快探討當中的細節。例如,會否招聘人手在社區推廣應用程式?又或利用既有的地區網絡,包括但不限於分區委員會、社區組織等成員,向其服務的街坊講解「安心出行」?甚至乎,向特別需要的人士提供簡單的智能流動裝備,令程式的覆蓋率能夠進一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當局或可利用程式發放最新的防疫措施,包括禁聚令、限桌令、食肆營業等資訊,或是用作澄清不必要的流言。部分市民的防疫意識有所鬆懈,一方面是來自於「抗疫疲勞」,一方面是難以緊貼疫情的資訊。若然市民希望知悉最新的安排,就需主動查看政府或傳媒的網站,做法無疑是不夠理想。
要讓全民營造足夠的抗疫氛圍,政府應該製作簡報式的廣告,以文字及圖像直接說明最新措施,並在電視、電台及網上平台,以較密集的頻率反覆播放,才能令訊息「入屋到位」。相反,現時廣告只流於一般籠統的宣傳,真想不通是公關部門不夠經費,還是在抗疫期間仍以公務員心態得過且過?相信市民是會看在各自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