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再談台灣

日前提到逃亡台灣的黃絲和黑暴年輕人對台灣生活抱怨,覺得事事不如意,適應困難,偶然機會,與也是來自香港、在台灣安頓多年的朋友談起他落戶和適應過程,也談起近一年來投奔台灣的香港年輕人心理鬱結,他不無感慨。我的朋友基本上對政治不太關注,對香港去年的一場暴亂沒有立場,所以想法沒有包袱,比較能以平和態度以事論事。雖然說的內容免不了老生常談,但對初去台灣居住的年輕人或許有點裨益。

我的朋友認為,新到台灣的年輕人首先要務是改變自己心態,再不能像香港時般看社會,個人獨大,自以為是,凡合乎自己想法便是對,與自己想法相異便是錯,非忠即奸,非黑即白,把世界分成兩個極端,這種心態對認識社會、了解周圍環境人物沒有幫助,無論到哪裏居住都不會舒暢。他們不能再像香港黑暴期間般糾眾出外,肆意破壞,視法律為無物。台灣年輕人發動的政治運動都是有目的有政治聯繫,知所分寸。叫新來的年輕人去打砸捷運試試看,執法當局絕對不會容忍,對這些暴亂行為處罰很重。如果打算留下來長居台灣,先要學好做個守法小市民,最好遠離政治圈子。這些年輕人不是本地人,對台灣政治派系不認識,台灣政治活躍分子也不會歡迎這些說着很重廣東腔國語的外來人加入,所以要遠離本地政治。他們支持黃絲和黑暴在香港搞騷亂,並不是把他們看作立場一致、可以一同行動的同志。

新客應學習適應環境,在台灣生活,首先要學好國語,尊重當地社會文化和習慣,千萬別因台港兩地文化習慣差異而輕視別人,也別自視過高,看不起本地人,認為某些習俗愚昧。要分清主客,你是新客,人家才是主流,新客有責任去學習和適應本土。

台灣有機構會提供生活津貼給這些因去年暴亂被拘捕通緝、從香港逃到台灣的新來客,但金額不多,每月兩萬元新台幣左右,這些錢只是作為過渡,足夠起碼生活,不能當作照顧一世。長貧難顧,最好還是申請改變身份,轉為學生或工作簽證,可以名正言順去找工作。如果年輕,應去進修學習,考上大學,充實自己,日後找工作比較容易。如果不想讀書,最好先掌握謀生技能,好能找一份收入較佳較穩定的工作,打散工工資少,也沒有向上流動機會。本地人基本上不會排斥港客,開食肆是可能出路,有港人開港式茶餐廳、港式茶樓、港式燒臘店,都不乏成功例子,只要敬業樂業,用心經營,起碼能生存下來,薄有盈利。不要一班港青自己聚集,圍爐取暖,留在小圈子不利適應融合,只會繼續自怨自艾,消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