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美中之爭應該怎樣去看?美中衝突必然不可避免嗎?相信不少中國人心中想問上述問題。大家和平共存,一齊發展多好,又何必一定要拚個你死我活?
誰都不能否認,美國依然是世界霸主,一等強國,經濟最富有,軍事力量超強,二、三十年內沒有誰能夠追及。中國正在努力追趕,埋頭苦幹,希望盡快趕上世界前列地位,根本就不成威脅。問題在美國始終擺脫不開修昔底德陷阱的假設,作為老大,一定要對愈來愈逼近的老二迎頭痛擊,務必徹底殲滅才肯罷休。這種敵視態度往往令不少中國智囊覺得難以理解,世界之大,肯定能夠容得下中、美甚至更多國家共榮共存,大家齊力發展共享繁榮的成果多好,又何必拚個兩敗俱傷?近年來,無論是領導人講話,還是官方宣言,中國都多次重複着一句話:「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其實這句話言下之意說得很清楚:我承認你的優勢、尊重你的利益,你是老大,我無意跟你爭,我連老二也不想當。但世界這麼大,好處不能讓你全獨佔了,也得分一杯羹給我們這些小兄弟。你看,態度多麼謙卑。
但這種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想法,不合美國不少領導人和智囊的習慣,他們一向把兩國關係看作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大國博弈思維。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美國為甚麼要讓出利益給你發展空間?如果美國不接受你這套,那你就是一廂情願地真做夢了。
有人指出,上世紀七十到九十年代,歐美不是讓其他國家地區和平發展、經濟起飛嗎?大家難道忘記了亞洲四小龍故事?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舉翼振翅,一下子便成為舉世矚目的製造業重鎮,到今天還在某些項目上成為世界龍頭。不過,宣揚四小龍發展者忽略了這些國家地區雖然沒有深厚的工業基礎,但同時沒有太大的人口包袱,看當時人口,南韓五千萬,台灣二千萬,香港五百萬,新加坡三百萬,都是中小型經濟,不足以對歐美經濟有任何威脅。到如今還能在一些製造業領群雄的就只剩下南韓,其餘除了台灣還保留晶片研發製造代工外,其他勞工密集工業都搬到大陸,香港和新加坡都早已捨棄製造業,改為專注金融中心和金融服務業了。
甚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永遠不稱霸」等官式宣言,都是中國對美國和西方的政治承諾。千萬別過分天真,以為中國說了,別人便會信以為真,放下敵視策略,接納中國攜手並進。口中說和平還得有軍事力量作後盾。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背後支持,他們才會改變思維,願意聽你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