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難捨,冤枉甘心,向來是港府真正的理財哲學。推出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後,港府財赤擴大到三千億元,財政儲備跌至八千多億元,高官隨即哭喪着臉強調財政資源有限,除了無意推出第三期保就業計劃,更暗示救市紓困措施已到尾聲。
問題是,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的工資補貼將於十一月完結,而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又大縮水,可見年尾才是真正考驗,失業率隨時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部分僱主更打定輸數,揚言保就業計劃完結後將索性結業,更冰冷更難捱的日子還在後頭。
饒是如此,港府對於最少耗資六千億元公帑、隨時過萬億元埋單的「明日大嶼」填海造島計劃毫不肉痛,倒錢落海也不喊窮半句,推行到底。沒錯,香港需要新發展,填海造島或許是出路,但無能政府百事哀,廢官起碼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好事落在他們手裏也會化為腐朽。在無風無浪、財政健全的時候,用巨資買一個「明日」希望尚且爭議多多;現在經濟蕭條百業不興,還要發「明日」大夢,後果不是激起爭議這麼簡單,而是將香港儲備一鋪清袋,推全港七百多萬人一起陪葬。
在暴疫夾擊下,市民最需要的不是二、三十年後的明日美夢,而是實實在在的安居樂業。當人們連餬口的工作也沒有,每晚為明天憂愁,港府卻將成副精神心機財力倒入大海,奢談二、三十年後香港會有光明前景,怕只怕市民早已餓死,冇眼見冇命享了。
涸轍之鮒的故事耳熟能詳,等到引來「西江之水」,鮮魚都變成魚乾。奈何廢官養尊處優,一直有納稅人供養,飯來張口,好吃好住,根本不知民間疾苦。市民寧願政府全民再派一萬元應急,都不想要一個不知能否實現的明日大夢。勿謂言之不預,歷史上所有揭竿造反都是由人民不得溫飽開始,港府若一意孤行,官逼民反,恐怕即使疫情完結,暴亂又會再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