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壽則多辱 人生最痛

香港人何其不幸,咁鬼長命做乜!不是嗎?吃個飯盒都好似走難咁,老人家等院舍收留等到上天堂都未輪到,而死後求一個骨灰龕位更是難上加難,生為港人,尤其是基層,活得實在陰功!嗱!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公布,香港男女去年平均壽命繼續蟬聯全球第一名,平均年齡分別為男八十二點三四歲,女八十八點一三歲。

然而,在香港,長命卻代表「壽則多辱」。「壽則多辱」一語出自莊子,原來嘅意思係人生太長壽,種種原因難免蒙受病痛之辱、無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嚴,長壽實在是一種痛苦。中國現代思想家錢玄同曾說:「人到四十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這無疑過於偏激,作不得準。當然,長壽而能「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那是幾生修到。老朽則特別嚮往楊絳生前對人說的幾句話:我最大的願望是無疾而終,就是天大的幸運;或者病得乾脆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稱好福氣!

老朽忽然想起楊絳的這幾句話,是因為看了本報頭版趙伯嘅淒涼事,本報「正論」:生死兩茫茫,抗疫多悲歌!可以說是從另一角度剖析「壽則多辱」。說到底,同特區政府長期漠視安老政策有關,亦係庸碌政府不懂變通,完全不知何謂張弛有道!

趙伯嘅七十九歲妻子一三年起患肝病,多年來經常進出醫院,期間之折騰聞者心酸;疫情期間,一刀切唔准探病,趙伯形容「慘過行乞先乞到一次」見愛妻一面,惟數十分鐘後院方再致電家屬,指其妻病況急轉直下,趙伯趕到醫院,太太已返魂乏術,佢惋惜道:臨死前講句嘢都做唔到!事後有人批評醫管局需要檢討探訪安排及酌情探訪使用權;而在技術可行及不涉財政下,醫管局應考慮視像探病,只需一部手提電話就可解決難題。事實上,醫管局高層應多啲企喺病人角度諗嘢,否則「壽則多辱」,像趙伯的人生最痛只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