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患者足迹

香港的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凌厲,確診人數每天過百,死亡人數累計超過三十名,令市民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是醫療設備和藥物已呈現不足,有確診患者被囑留在家中,等候安排病床住院,但要等三、四天才安排到。香港大多數居民的居所狹小,家裏有個高傳染性病人,相當危險,不一定每家都有房間可供患者隔離,而且大家共用洗手間,出入也會接觸到,家人隨時可能受感染,再外出活動,成為社區另一感染源頭。提供更多隔離設施實在刻不容緩。

不少市民呼籲大量增加檢測數量,把受感染者及早篩查,但食衞局未見積極回應,只集中要求有確診者居住的大廈居民去接受檢測,以及挑選一些高危職業,如的士及小巴司機、機場工作人員、護老院工作人員等,而且檢測有一定限額,未能加快檢測,防範於未然。原因到底是因測試劑成本太高,有關當局特別珍惜?還是因負責檢測的人手不夠?又或者測試實驗室不足,拖延報告結果?也有從陰謀論角度懷疑,是否醫管局專責新冠肺炎的病床和醫護人手皆缺,怕大規模檢測後無力應付,任由確診患者流落社區而備受批評,故寧願少檢測少確診?

另一問題是檢測與化驗報告時間距離太長,幾天內任由懷疑受感染者自由外出活動,也有患者確診後並未立即送院隔離,繼續外出活動,大大增加社區感染機會。

有兩宗案例其實很啟人思疑,確診者在入院隔離前的活動範圍之廣,實在很不正常,但食衞局事後未見向公眾解釋。其中一宗患者居住馬鞍山,已確診後一天之內,外出共去了十多處地點,包括灣仔、中環、九龍城,西貢、將軍澳、沙田、深水埗,再去灣仔、油尖旺、又一城等多處,包括食肆和酒店。如果患者的職業是推銷員、送貨員或速遞員,還以為是趁未入院前先完成手頭工作,但患者卻報稱是職業文員。相信一般市民都不會在一天之內跑遍港島、九龍和新界,而且多次往返。另一宗的患者也是沙田居民,在病毒潛伏期期間兩天內曾前往十間快餐連鎖分店,遍布新界、九龍,包括上水、粉嶺、大埔、沙田及黃大仙,其中一天之內去了七家。傳媒報道沒有提及患者的職業,相信除了推銷員或者保險經紀外,很少人會在一天之間,光顧同一連鎖的快餐店七次吧?

網上傳言說,有人特別提醒同道中人,如受到感染,最好盡量去人多聚集處,散播病毒,以作攬炒。我雖對傳聞頗有保留,未必足信,但如有這些可疑案例,食衞局應徹查,向公眾交代,讓市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