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央企分久必合 巨頭一家獨大

內地央企組合兼併再出重磅動作,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合併為中國船舶集團。在去年全球造船企業完工量排行榜上,兩家企業分別位居第二、第三位,僅次於南韓現代,而新組建的中船集團,將佔全球兩成市場份額。現代則在尋求與大宇造船整合,以鞏固世界第一的寶座。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內地將計劃經濟時代按條塊設立的工業管理部門,如核工業部、兵器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電力工業部等撤銷,去行政化,實現政企分開,設立了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五大軍工總公司以及國家電力公司等。朱鎔基內閣時期,為了推動行業競爭,五大軍工公司各一分為二,形成了十大軍工集團,電力公司更是拆分為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公司與多家電力施工設計公司。

然而,隨着央企參與國際市場的深入,各種一分為二,不僅沒有帶來良性競爭,反而加劇了各種內耗與互撕。譬如,三大電信巨頭各自鋪設基礎設施線路,造成大量浪費與重複建設。南車、北車由於都是行業巨頭,多次在國際競標時互為主要對手,相互壓價。當年熱熱鬧鬧的拆分改革,如今變為熙熙攘攘的合併改革。兜兜轉轉二十年,分久必合。

強強合併 絕對壟斷

中共十八大後,高層確立做大做強國企的基本路線,國企的政治地位不斷抬升,經濟規模也持續膨脹。內地的央企巨頭不斷進行重量級合併,比如中國遠洋與中國海運合併,成為全球綜合運力最大的航運企業集團。南車、北車合併為中國中車,躍居世界第一大機車製造商。再如,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第二集團重組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核工業建設集團重整為中核工業集團,寶山鋼鐵、武漢鋼鐵合併為寶武集團等等,這些屬於業務同質化企業的合併。

還有的屬於上下游企業或相鄰業務企業的聯姻,例如中國神華與國電集團合併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進一步實現了煤、電一體化;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為國家電力投資者集團,推進多元化電力發展。

作為「共和國長子」,央企在金融、土地、項目審批等各方面,擁有絕對資源優勢。在央企昂然挺進的鐵流面前,民企只有被輾壓的份。國進民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新組建的中國船舶集團為例,幾乎形成了對國內造船工業的絕對壟斷,無論民用軍用,從貨櫃船、大型客輪、散裝船到航空母艦、核潛艇、導彈驅逐艦,無所不包。

而且,按照現在這種凡事都要「爭第一」的策略,重組步伐只會繼續加快。如寶鋼、武鋼合併後,已是世界第二大鋼企,今年六月又吞併了馬鞍山鋼鐵,目標就是要衝擊世界第一。在汽車、電信、石化等領域,強強聯手亦已列上議事日程。

組建巨無霸國企,一方面是對內掌控經濟命脈、加強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對外經濟擴張、顯示天朝實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