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冷戰開始之後,將會是幾十年的中美之爭,隨之而來的必然是金融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難免殃及池魚。
殃及池魚有利有弊:
有弊當然是美國對內地企業的攻擊,限制美國金融與香港的合作,也把對中國的一級、二級制裁伸延至香港。香港金融的兩個支柱──內地企業(包括A股市場)、英美體制,均難免受到衝擊。香港金融與美國體制,包括美國勢力所及的附庸國家,例如加拿大、澳洲、新西蘭,今後的交易會多受政治風險,也有脫鈎的壓力。香港作為內地資金走往美國的中介作用必然大損。由此,香港現有的金融業務必然大減。
有利之處卻是美國驅逐中資企業、資金、人才,香港卻可成為收容之地。香港以A股為主的金融市場更可乘機擴展,少了美國因素卻使香港多了中國因素,資金更加充裕。內地產業金融的多元化,使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能夠多元化和進一步壯大,更迫使香港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內地合作,保衞這片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美國對付中國,反映出美國霸權主義走到末路的瘋狂。美國不僅對付中國,也對付所有不屈服於它霸權之下的國家,結果便是眾叛親離。歐盟與日韓都急切與中國合作,更不用說俄羅斯及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此所以一帶一路倡議愈來愈落實,成為去美國、去美元的全球化戰略和發展趨勢。
香港失去美國因素,除了多得中國因素外,還可以面對去美國、去美元化大市場的機會。倚傍中國,依循一帶一路戰略,香港的金融市場便多了龐大的新發展機會。全球貿易今後十年40%在亞洲,20%在歐洲,不足20%才在美洲。香港面對的新世界將會是美國佔的份額愈來愈少,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比重愈來愈大。失去美國,如果能夠深耕歐亞非,當會是香港又一次轉型騰飛的機會。
香港需要的是打掃庭院,做好準備,也即是鞏固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改革金融體制,排除泡沫風險隱憂,建設防險機制,並且大開中門,廣招各方人才,迎接新來的機遇。
今後再不是以英美為主,香港可以與倫敦聯手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體系。但更需面對非英語世界,在教育培訓、招攬人才方面要多方開放。俄語系、伊朗語系、阿拉伯語系、西班牙語系、葡萄牙語系,以及亞非拉眾多不同語言文化的國家社會經濟,以及它們不同的法律制度,香港都要同時適應,以造就國際最多元化和包容的金融中心,承接廣州千年國際商都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