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江河污染依舊 塗炭魚米之鄉

受颱風影響,江蘇安徽北部日前遭遇持續突發強降雨,大量污水經江蘇省泗洪縣溧河窪匯入洪澤湖,導致洪澤湖水域出現數萬畝魚蟹死亡。經官方調查,此次事件由安徽上游洩洪夾帶污水造成,顯示內地水污染問題至今未有改善迹象,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仍是口號而已。

今次蹂躪洪澤湖的安徽上游污水主要來自新濉河、新汴河污水,這兩條河都是淮河支流,可見曾經中外聞名、被指內地污染最嚴重的淮河,問題仍然嚴峻。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淮河污染日趨嚴重,一半以上支流的河水已完全失去利用價值。水污染造成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一些水利及農灌設施報廢,農作物減產,部分城鄉人民生活用水困難,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由於污染,淮河魚蝦曾一度死絕,後來雖又發現了魚,卻是一些脊柱嚴重扭曲、鱗片疊生、存在種種殘缺的畸形魚,河南、安徽、江蘇等地淮河流域附近更出現「癌症村」;而內地專家團隊五年前曾製作出版了《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證明癌症高發與水污染有關。

早在一九九五年,中央就以國務院令形式,頒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其中明確要求二○○○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庫的水質達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要求,實現淮河水體變清,但是二十多年過去,淮河之水依然沒有變清,不僅威脅一億多人口健康,也不時禍害下游長三角的魚米之鄉。

急功近利 禍延子孫

而淮河污染只是冰山一角,國家環保部門早前對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進行的監測發現,中國七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長江因不斷受到破壞和污染,被診斷罹患「晚期癌症」;數據顯示,全國約四成廢水和污水直接排入長江,使之淪為中國最大的排污渠。為禍子孫萬代、急功近利的開發不僅摧毀了長江生態環境,更讓長江變成污染嚴重的「毒水」。

最不幸的是,長江既是沿江各城鎮主要的納污水體,又是沿江生活百姓主要的生活飲用水源。據內地官媒最新報道,與洪澤湖同屬於魚米之鄉、位於長江流域的江蘇省太倉市,當地雙鳳鎮黃橋村曾被評為「江蘇衞生村」、「江蘇生態村」,竟然藏着一個已存在多年的垃圾填埋場,大量建築、工業及生活垃圾散發出刺鼻氣味,不斷有廢水向外滲透,污染附近河流。諷刺的是,太倉去年曾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結果「最幸福」的民眾卻與工業垃圾為鄰多年。

雖然中央近年提出要治理長江,修復長江生態,又通過最嚴環保法,全面治理污染,並向全國派出督查組,更一再強調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只不過,「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地方政府 縱容包庇

事實上,地方政府對污染企業的縱容包庇,早已不是公開的秘密。例如全國河流均設立「河長制」,由省市縣鄉乃至村的各級官員任「河長」,對水污染實施問責。但是大部分地方「河長制」早已形同虛設,否則也不會有安徽上游污水流入江蘇下游。

中國經過多年的掠奪式發展,不僅透支了環境和資源,也透支了國人的健康,更令中國成為頭號癌症大國。雖然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目標,惟百姓至今仍然不知道,他們何時才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喝上潔淨的河水。顯然,不嚴格執行問責制度,不斬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環境污染問題就難有根治的一日,「美麗中國」只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