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沒到台灣,剛好到台北開會,住在東門站,旁邊是鼎泰豐老店,與金石堂依舊存在。但永康街已大變,變成文創小店和食店的集聚點。小街橫巷熱鬧起來,卻不失原來的風味,主要是小店為主,沒有甚麼大企業、連鎖店入侵,也還有老街坊的食肆保留着。路上多了不少年輕人和遊客,從文創與本地特色結合的表現,頗令人舒服,不像香港或內地大城市的房地產商場化,千篇一律的消費主義與商品化。
永康街的小店賣的都是生活小品,有趣的是雨傘或太陽傘特多,風格款式乃至產品都是日本風,不少從日本來,反映出台灣的文創說是本土根源,卻還是依傍日本。而集中於生活小品,也屬日本的潮流風氣,在家居生活中尋找舒適、美感和安定,關着門不理天下轉變,只求一個人或一家人安安逸逸。看台灣電視新聞也盡是地區小事、八卦消息,不知道外間世界烽火連天或顛覆轉變。
這或許是因近一、二十年台灣的經濟停步不前,人民的中位收入還只是港幣一萬元左右,也即是有三、四成人在這個水平以下。就業還算穩定,便只好在有限的收入裏尋找小小的安逸。但樓價不便宜、人口也開始老化,有如日本。首府台北以外,因內地旅客少去,便冷冷清清,發展乏力。
在會議上,我說政治不改,兩岸關係惡化,台港關係沒有前途。會後,政治大學的退休教授更指出,台灣沒有希望。台灣本是樂土,也曾發力,今天如此,只能說人謀不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