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官員各師各法

一宗仍未平息,還有繼續發大的食水含鉛風波,讓我們看清楚不同官員擁有的性格、實力和「技能」。當中有一位記性甚差,居然擔心記錯總承建商的鼎鼎大名。不過,作為AO出身,又是出來「解畫」官員中職級最低,難道真的會是記性差嗎?估計是他過往一直官運不錯,尚有機會向上發展,如今出錯,成了很大包袱!

另一位卻記性非常好,記得總承建商,但卻又好像很怕得罪承建商,於是提出了一個寂寂無聞的水喉匠名字。不過,他的膽子應該會愈練愈大,而處理危機的能力亦應該會愈來愈高。因為,他手頭上負責的兩大範疇,各自成為燙手山芋,高鐵一波未平,鉛水一波又起,戰鬥力豐富、經驗十足。

又有一位十分專業,專業到大眾完全聽不入耳,更被認為是不負責任。他指出,若以一生拉勻計算,飲用水的含鉛量低於十微克,對健康不會有大影響。在科學上可能是有如此說法,但對於每天飲着鉛水的居民,這到底是安慰,還是挖苦呢?難道,要他們從今天開始以水代糧,期望盡快「溝淡」鉛水?

有人擁有另一項特異技能,懂得隱術,明明掌管水務、建築等範疇,就算不是「擔大旗」也起碼有一半責任,但只見其下屬出來強調水喉匠要依水務條例,卻不見其人出來分擔責任。不過,若然出來更惹火的話,還是維持低調更好。

除了食水含鉛事件外,近兩年,香港也發生很多大事,本來是未必去到險峻之境地,但多得一些官員,在不同的事件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發酵」作用,有時是一句說話、有時是一個決定、有時是一個態度,將好事變成了壞事,將壞事變成更大的危機。一個接一個,在過去的一段日子,就像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