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與歐元區領袖終達成協議,債務危機得以暫緩,然而所接受的條件,比之前的更加嚴苛。這說明希臘之前所搞的所謂公投,顯然只是一個政治態度的宣示,根本解決不了實質的財困問題,到最後還得向現實低頭。
希臘的例子正好反映出,將債務問題訴諸於民粹主義,以為用公投的政治手段便可以解決,那是自欺欺人,不僅於事無補,還會導致經濟問題更加惡化。希臘曾幾何時是歐洲文化的發祥地,被視為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巴爾幹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但民主選舉的出現,令「福利主義」抬頭,最終導致國家債台高築,令人唏噓。
齊普拉斯有意把經濟和債務問題政治化,將拒絕緊縮政策說到「保衞希臘」那麼嚴重,儘管得到大部分民眾的支持,但也無法改變財困的事實,反而是將自己逼入更難堪的境地。因為如果債務違約而被迫退出歐元區,希臘會陷於孤立,經濟只會更差,民眾要過的日子只會更徬徨,未來之路更加難走。希臘債務危機,始終要自己救自己,不能老是借新債還老債。務實的做法,就是要徹底反省弊端所在,勒緊褲頭,大刀闊斧削減福利開支,進行經濟改革,重新尋找崛起的道路。
對香港來說,希臘可說是繼底特律後又一個敗於「民主福利」的最佳反面教材。追求民主,是社會發展走向愈來愈文明的必然過程,但「民主不能當飯吃」,故一定要顧及經濟基礎。
《基本法》規定香港的財政預算必須「量入為出」,這個原則,不可動搖,否則希臘就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