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百般紅紫鬥芳菲

中美兩強既競爭又合作,彼此較量探究虛實,戰略中各顯強勢,但仍需透過對話尋求和平合作之方。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剛剛在北京閉幕,中國維權人士陳光誠進出美使館的風波至今卻仍未落幕,但沒有影響中美高層對話的氣氛。

中國乃禮儀之邦,戰略上可以強硬,但戰術上有政治藝術的主導。胡錦濤在簡短談話中,引用唐詩「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說明了中美關係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紅紫鬥芳菲」的情景傳神地表達了現狀,只是美國在霸權主義的意識下能感受否?胡錦濤是在對牛彈琴,還是只得孤芳自賞?

陳光誠事件的發生,為中美對話添上陰影,雙方雖絕口不提這詭異的事件,枱下卻有所較量。美國國務卿希拉妮一向高舉自由、人權的旗幟,要以美國價值作為放諸四海的準則。她致詞時,重申美國人對人權和人民基本自由的重視,強調每個政府都應回應人民對尊嚴和法治的追求,不能加以否定,潛台詞乃對中國自由人權之挑戰。

縱使中國有其自成一格的價值體系,亦有其與別不同的人權標準,惟在國際評價上還是遜一籌,換言之,仍有努力改善的空間。只有讓西方諸國覺得無懈可擊,中國的崛起、強大才令人敬佩。中國有權選擇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但這樣的路必與國際接軌才得以壯大。

中美兩強的人民都希望政府能為其謀求更大的福祉。美國對人權和人民基本自由的重視、對法治的追求縱與中國不同,然而,兩國相互較量,也相互尊重。對存在於政治、戰略、經濟的分歧,只能透過對話交流來妥善處理,這才是中美戰略對話的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