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難治本 安老須有長遠計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迫在眉睫,二十年後,每四個港人便有一個為長者,對醫療、安老、社會福利等將構成極大的壓力。有輿論建議政府立法延遲退休年齡,以增加人力供應。其實,如果當局缺乏一套長遠的人口政策,即使延遲退休年齡,恐怕也無濟於事。

港人愈來愈長壽,男人平均壽命是八十歲,女性則高達八十五歲,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長壽未必是福,目前大部分打工仔六十歲退休,這意味着港人退休後,普遍還有至少二十至三十年的漫漫人生長路要走,單靠積蓄及強積金根本不足以養老。醫療問題更加頭痛,統計數據顯示,一個人在六十歲以前很少使用醫療服務,退休後,身體健康便日走下坡,漸漸疾病纏身,許多基層市民根本無法應付龐大的醫療開支。

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成為基層市民最擔憂的問題。「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六成一受訪市民擔心人口老化會令醫療問題惡化;一成六擔心就業更困難;一成四擔心貧窮問題加劇;近一成憂慮住屋問題。

政府部門便是人口老化的典型例子,單是今年便有近五千名公務員領取退休金,比四年前大幅上升逾三成。兩成四受訪市民憂慮港府部門青黃不接,影響服務質素及運作效率;兩成一憂慮會增加港府開支。

安老成為大問題,根源在於港府缺少承擔以及缺少長遠的人口政策。當局經常強調養老有「三根支柱」,分別是個人儲蓄、強積金及綜援制度。但事實卻是,一般打工仔收入不高,積蓄有限;強積金回報低、行政費高,聊勝於無;至於綜援制度,不過是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而已,根本談不上甚麼支柱。

正因如此,延長退休年齡的呼聲才會愈來愈大。上述民調顯示,五成五受訪市民認為可推行彈性退休,讓有能者繼續貢獻社會;兩成一指延遲退休年齡,可減少依賴社會資源;一成八認為港府應立法禁止年齡歧視,鼓勵長者就業。

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說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外國已有不少先例。不過,這充其量只能算是權宜之計而已,寄望以此解決人口老化問題,顯然不切實際。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本港若有一個健全的退休制度,多少歲退休根本不成問題。

說到底,解決安老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推行全民退休保障,香港是富裕社會,完全有這個條件。遺憾的是,曾蔭權政府在沒有公開諮詢下,便藉詞社會不容易有共識而全盤否定,連研究也不願做,這除了說明港府不願承擔,還有其他解釋嗎?

唐詩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讓每個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政府基本責任,逃避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