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昂貴竟自誇 勸君莫說風涼話

「臨別涕泣,不知所云」,這句話用來形容曾蔭權再合適不過。日前他剛承認高樓價是民怨源頭,並將解決房屋問題列為施政報告的重點,話音剛落,他就自打嘴巴,聲稱租金昂貴是「經濟成功的結果」,同時亦是「成功的代價」,他還將香港與紐約、倫敦等大都市相提並論,認為同樣面對租金高昂的問題。

事實證明,曾蔭權「紐倫港」美夢至今未醒。可惜,就住房而言,三個城市並沒有多少可比性,港人居住的多是狹小的「蝸居」,房子超過一千呎已被視為「豪宅」。反觀紐約與倫敦市民人均居住面積大得多,面積細於一千呎的單位少之又少,即使有,那也是貧民住的地方。人家的貧民住房,已相當於香港的豪宅,這就是客觀現實。曾蔭權將香港樓價及租金與紐約、倫敦相比,只能自暴其醜。

事實上,樓價及租金昂貴,與經濟是否成功根本是兩回事。「房價收入比」是國際通行的計量方法,如果房價是家庭每年除稅後收入的三至六倍,算是合理水平。倫敦與紐約的房價收入比都在合理區間,而香港的房價收入比動輒十倍或以上,遠超正常水平,這正是不少打工仔做一世「房奴」的原因。曾蔭權不提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將樓價高租金貴說成是經濟成功的結果,不僅是誤導,而且是對房屋政策失誤卸責。

更應指出的是,紐約與倫敦產業多元化,經濟基礎雄厚,既有金融業,也有高科技;既有虛擬經濟,也有實體工業,地產從來就不是一項值得誇耀的產業。反觀香港產業結構單調,只能獨沽一味,除了炒股就是炒樓,塘水滾塘魚。可見「紐倫港」只是港府的一廂情願,將幻想當成事實大吹特吹,必然貽笑大方。

說到底,將高樓價視為經濟成功,與「文革是極端民主」論一樣,純屬胡言亂語,荒唐無稽。如果有關說法成立,港府如何解釋過去兩年多次推出措施企圖為樓市降溫?施政報告優化置安心計劃及推出新居屋所為何來?按照曾蔭權的邏輯,高通脹是否也是經濟成功的標誌?而高血壓、高脂肪、高膽固醇是否也是成功人士的象徵?

曾蔭權政府上台七年,渾渾噩噩,一事無成,只好顛倒黑白,將房屋政策失敗造成的樓市泡沫當成自己的「政績」,以掩蓋施政無能,這與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樓價高、租金貴之下,多少中小企業掙扎求存,多少無殼蝸牛望樓興嘆,多少年輕人對前途灰心絕望,曾蔭權不去解決問題,反而大說風涼話,簡直是在市民的傷口上撒鹽。

言為心聲,曾蔭權顯然不是自我吹噓這麼簡單。多年來,港府對樓價飆升無動於衷,復建居屋一拖再拖,目的就是將樓價高企、租金昂貴當作政績自我貼金。經濟「成功」,民不聊生,這就是香港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