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出事故 港式管理拆招牌

港鐵有份營運的北京地鐵四號線發生罕見扶手梯倒行事故,釀成一名十二歲男童死亡,三十人受傷。雖然事故肇因有待當局調查,惟可以肯定的是,在內地享有較高聲譽的港式管理勢必受到質疑,港鐵欲在內地大展拳腳的勃勃雄心亦會遭遇挫折。事件再次敲響地鐵安全的警鐘,令人擔心類似悲劇會否在香港重演。

北京地鐵四號線是內地首條以「特許經營模式」營運的軌道交通線路,由港鐵及內地企業合作投資及營運,故又稱「京港鐵路四號線」,引入港式管理是最大的賣點。可惜,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該線路開通後問題多多,就在前日下午,曾發生電纜脫落導致停駛事故,如果管理方有足夠的警惕,及時全線檢查排除隱患,也許昨日的事故就可以避免。

無獨有偶,港鐵獨家經營的深圳龍華線也好不到哪兒去。該工程延誤多年,事故頻生,被諷為「深圳的毒瘤」,試運行期間又發生脫軌事故,遭深圳當局嚴厲批評。想不到,上月正式運行仍然漏洞百出,如車次不夠、車門關不上、指示牌混亂、車廂狹小悶熱等等,投訴如潮,更有人形容港鐵是「垃圾中的垃圾」。深圳當局再次希望「港鐵能虛心接受市民的意見和批評,並迅速改正,不辜負深圳市民對港鐵的期望」,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曾幾何時,「數十年地鐵管理經驗」、「安全可靠」是港鐵進軍內地的最大噱頭,內地市民對港鐵也寄予很高希望。到頭來,希望愈高,失望愈大,港鐵在北京及深圳的管理方式讓乘客傷透了心,不少內地媒體批評港鐵管理混亂之餘,也質問為何在香港行之有效、在國際上素具聲譽的港式管理,在內地卻失效,這到底是南橘北枳,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其實,港鐵管理不僅在內地失效,在本港同樣今不如昔,每況愈下,遠的不說,僅近期就發生無數事故,如斷纜、飛站、車軌爆裂等等,無奇不有,但港鐵每一次都輕描淡寫,大事化小。月前本報率先披露港鐵大學站月台出現二百米長裂縫,專家懷疑可能是沉降所致,港鐵不是引以為戒,反而聲稱安全,更有埋怨傳媒「大驚小怪」的意味。工會組織更踢爆,港鐵自前年起停止透過內聯網及車站報告板,向前線員工公布每日發生的鐵路事故資料,這根本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在管理質素與時俱退的同時,港鐵發財不立品的形象亦深入人心。在錄得龐大盈利下,港鐵幾乎年年加價,帶頭掀起加風,為通脹推波助瀾,而港鐵維持發展沿線物業以補貼營運的經營模式,更惹來地產霸權、不務正業的批評。一個鑽進錢眼、漠視社會責任的企業,是不太可能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地鐵事故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港鐵管理走下坡,一再自拆招牌,作為港鐵大股東的港府須負起最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