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補機制又跪低 港府笑話何其多

抵不住七一大遊行及反對派揚言包圍立法會的壓力,更不堪建制派紛紛陣前倒戈,港府倉皇宣布押後原擬本月十三日表決的立法會替補機制,並隨即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諮詢,聲稱待收集各界意見後,希望下個立法年度完成立法。當局再次跪低,雖然暫時避過了一場迫在眉睫的政治危機,但管治權威再遭重擊,港府威信已蕩然無存。

可笑的是,明明是自取其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跌落地抓把沙」,還聲稱替補機制「合情、合理、合法、合憲」,反映了市民堵塞立法補選漏洞的訴求,而當局押後表決只是為了進一步「優化」替補機制云云。然而,既然替補機制如此「完美」,為何還要押後表決?既然反映了市民訴求,為何有二十多萬人上街說「不」?

說到底,替補機制剝奪了市民的選舉權,而且未經諮詢就推出,分明是強姦民意。港府聲稱經過諮詢後完成立法,問題是,如果社會上無法就替補機制達成共識,港府難道還要再次霸王硬上弓?事實上,觀乎香港的政治現實,替補機制別說諮詢兩個月,即使諮詢兩年也未必可以達成共識。可見所謂押後表決只是港府的下台階,替補機制很可能落得「二十三條」一樣的命運,束之高閣,不了了之。

其實,將替補機制與二十三條立法相提並論,並不恰當。二十三條立法關乎港人珍而重之的自由,本身爭議極大,加上當時香港遭受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疫症夾擊,經濟陷於最低谷,特別是別有用心者煽風點火,連公務員都上街抗議,因此立法遭遇挫折並不奇怪。相比之下,替補機制立法爭議小得多,去年五名立法會議員以辭職方式發動「公投」,最終又通過補選重新當選,惹來無事生非、浪費公帑的批評,的確有不少市民支持修例堵塞補選漏洞。如果當時港府趁熱打鐵,一鼓作氣,相關法案可能早就順利通過了。可惜,港府拖了一年多才如夢初醒提出立法,而且未經正常諮詢程序便霸王硬上弓,怎能不引發民怨。

唐詩云:「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提醒人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港府有花不折,偏要等到無花才來瞎折騰,結果連空枝都折不到,反而摔了一個大跟頭,碰得頭破血流,可謂咎由自取。這究竟是港府沒有政治智慧,還是故意引起爭議,添煩添亂,實在令人懷疑。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不論替補機制下場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經此一役,港府的管治權威已跌至零,再難翻身了。事實上,自年前曾蔭權企圖為生果金設立資格審查失敗後,類似自打嘴巴的鬧劇便一再上演,慳電膽計劃無疾而終,申辦亞運會半途而廢,擴大堆填區被迫投降,預算案不派錢又派,居屋不建又建,一刀切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又「法外有情」,諸如此類,數不勝數,放眼全世界,恐怕已找不到第二個政府如此窩囊。

港府施政寸步難行,已不只是跛腳問題,而是病入膏肓。未來的日子只會更加難捱,曾蔭權所謂「奮鬥至最後一分一秒」,恐怕是「自虐至最後一分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