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產品無處不在,食品有問題,化妝品有問題,保健品有問題,藥品有問題,連兒童抗生素亦被污染,令人防不勝防。
葛蘭素史克藥廠在法國生產,本港公立醫院和私家醫生均有處方的兒童抗生素「安滅菌」,日前被驗出含有塑化劑,而且含量達到歐洲標準的兩倍。然而,藥廠竟無視衞生署的回收令,以藥物塑化劑含量遠低於歐美水平為由,一度拒絕回收,直至當局警告可能提出起訴,藥廠昨日才決定回收有關產品。
塑化劑超標後果可大可小,尤其是供兒童使用的藥物,藥廠竟對監管部門發出的回收令視若無睹,這除了顯示衞生署已淪為無牙老虎,亦證明整個食品及藥品監管制度非常兒戲。事實上,衞生署後知後覺,在驗出產品有問題後沒有即時公布,翌日才要求生產商回收,而發出回收令又沒有嚴格執行,這本身就是一種失職的行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令人擔憂的是,這場塑化劑風暴愈吹愈烈,波及範圍愈來愈廣,藥品食品皆不可靠。在本港,多款暢銷即食麵亦發現有問題,驗出含比DEHP更毒的塑化劑DBP,其中一款更超標五十多倍。一家台式飲品店的產品也發現塑化劑超標。
禍從口出,毒從口入,危機無處不在,近年開到成行成市的乳酪雪糕店,原來也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死角。本報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化驗市面上的乳酪雪糕,六個樣本中竟有四個含有大腸桿菌,其中兩個更超標十倍。食品安全漏洞處處,由此可見一斑。
種種迹象表明,本港食品安全正受到全方位威脅,有毒塑化劑只是冰山一角。以肆虐歐洲,造成三千多人中招、三十人死亡的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為例,德國當局查來查去,最後才確定源頭是當地的豆芽。由於本港與歐洲人員來往頻繁,致命惡菌極可能隨時殺到,只有加強監測,才能防患未然。
其實,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食品安全已不再是個別國家的問題,內地如是,台灣如是,歐洲如是,美國也如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研究顯示,當地的雞隻飼料添加劑含有砒霜,可能殘留在雞隻的肝臟,繼而進入人體,情況令人關注。
眾所周知,本港九成五食品由外地入口,當下全球食品安全危機四伏,本港又豈能獨善其身。面對這種局面,衞生當局必須改變思維,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做法,主動出擊,全面監察,加強把關。巡查抽檢是拒毒於門外的最有效方法,當然,這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但事關七百萬人的生命健康,花費再多的資源也值得。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食品藥品安全大過天,堵塞每一個漏洞,消除每一個隱患,港府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