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第一危危乎 香江沉淪咎自取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香港雖然連續第六年綜合競爭力排第一,但優勢不斷收窄,被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快速追趕,在不少領域已被超過。照此勢頭發展下去,香港很快就會將綜合競爭力第一的位置拱手相讓。

目前,香港在收入水平、人力資本、金融、生態環境、對外開放等競爭力方面仍能勉強保住第一,在經濟規模方面已不如上海,在經濟效率方面落後於台北,在產業層次方面不敵北京,在基礎設施方面被上海、廣州、北京等城市超過,在科技競爭力方面十大不入。而在標誌城市整體有否進步的綜合增長競爭力方面,香港在被調查的二百九十四個城市中僅排名第二百八十八位,慘不忍睹。

正如社科院專家指出,中國城市競爭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內地城市快速趕超香港。香港競爭力之所以每況愈下,根源在於單靠金融業,科技及基建發展停滯不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報告還為香港開出藥方,指本港應加強科技創新,成立科技發展局,加快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改變大市場、小政府的管治思維。

不錯,無論是國家競爭力還是城市競爭力,說到底就是科技競爭力。香港經濟結構單調的問題存在已久,奈何港府鼠目寸光,以為單靠金融業就足以養活一千萬人口。經歷金融海嘯的慘痛教訓後,港府後知後覺,將創新科技列為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之一,可惜高官坐而論道,而不是坐言起行,所謂創新科技至今並無寸進。社科院報告忠言逆耳,到頭來無非還是對牛彈琴。

基建方面更是不堪提。十大建設好事多磨,僅僅二十多公里長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一波三折;漁人碼頭討論十年胎死腹中;拖延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動工的港珠澳大橋,禁不起一名綜援阿婆提出司法覆核而停頓,工程能否如期完成仍是未知之數,而且建造費用恐怕也會大幅增加。香港在基建方面拖拖拉拉,蝸步龜爬,怎麼可能不被內地城市趕上並超過呢?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競爭力報告首度引入幸福感概念。幸福與否固然是主觀感受,惟其背後的基礎卻是客觀的,如收入水平、家庭關係、居住環境、社會保障體系、醫療服務等,而提供健全的政府公共服務,則是人們獲得幸福感的最重要基礎,這也是市民對政府的期待。恰恰在幸福感競爭力方面,香港僅排名二百七十一位。原因不難理解,港府施政亂象紛呈,公共服務問題叢生,貧富懸殊持續惡化,仇官仇商情緒如惡菌一般蔓延,社會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港人怎麼可能幸福呢?

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幸福。港人感覺不幸福,所謂綜合競爭力第一根本就沒有意義,更何況這個第一的寶座已經搖搖欲墜,朝不保夕。事實上,社科院每年發布城市競爭力報告,正是香港不斷衰落的寫照,這是香港的悲哀,更是港府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