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移民政策 關鍵吸納人才

港府早前將置業剔出投資移民計劃,同時將投資門檻大幅提升至一千萬元,本意是壓制樓市炒風,不料用力過猛,弄巧成拙。過去半年,入境處接獲的申請平均每個月只有約二百宗,比收緊資格前銳減六成半,顯示投資移民計劃已由熱轉冷。當局放出風聲,不排除提前檢討投資移民計劃,並將推出投資新工具,提升吸引力。

投資移民計劃於二○○三年推出,七年來,共批准九千多名申請人及一萬八千名受養人來港,帶來六百九十億元資金,成績差強人意,主要因為本港投資渠道狹窄,除了炒樓就是炒股,將置業剔出計劃後,吸引力自然大減。其實,炒股的選擇也不多,金融界人士指出,在當局批准的二千多隻基金中,僅有二十多隻列入投資移民計劃。所以,拓寬投資渠道,增加投資產品,成為港府檢討投資移民政策的重點。

也有人指出,即使為投資移民提供更多投資工具,亦無助本地民生,呼籲當局倣效外國引入創業投資移民計劃。創業投資移民本是不錯的主意,許多國家都有相關計劃,問題是南橘北枳,由於本港市場狹小,人工貴,舖租貴,成本高,競爭大,再加上產業結構單調,可供創業的選擇不多,投資風險太大,未必行得通。

其實,本港最缺少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雖然當局多年前已推出優才移民計劃,可惜吸引力比投資移民更不如,一直反應冷淡,聊勝於無。究其原因,當局根本不知道需要甚麼樣的人才,政策含糊,有關部門審批時無所適從,只好抱着寧缺毋濫的態度從嚴審批。其實,人才的概念因時而變,因地而異,本港目前最稀缺的是專業人才,包括醫生與護士,鑑於本地培養相關人手需要時間,解決問題的捷徑莫過於「拿來主義」,向境外人才招手。可惜的是,當局坐以待斃,遲遲沒有調整移民政策來彌補不足。

在知識經濟時代,爭奪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激烈,及時調整移民政策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港投資移民、優才移民都未如人意,單程證制度成為吸納移民的主要渠道,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循此途徑來港的大部分是低學歷低技術人士,未能滿足知識經濟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港府希望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六大產業,無異癡人說夢。現在,是檢討單程證審批制度的時候了。

單程證制度最受詬病之處,在於港府完全沒有話語權,只能被動地照單全收,這不僅不符合國際移民審批慣例,恐怕也牴觸「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大原則。香港已經回歸,即使港府不能取回單程證的審批權,起碼也應該有參與權,這個要求其實並不過分。

國家領導人一再強調,「只要是對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有利的事情,中央政府都會繼續積極予以支持」。既然如此,慣於向中央伸手的港府,為甚麼不就單程證問題提出討論呢?總而言之,不徹底檢討移民政策,香港恐怕永遠也無運行。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