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貶值自保 暴露港元「空險」

自人行官員派定心丸後,人民幣匯價不但回穩,對貶值之悲觀情緒亦大為紓緩,但亞洲貨幣仍未止瀉,暴風雨前夕的平靜可能更為危險。港元「居安」多年,美國加息有機會打開潘朶拉的盒子,所以是時候「思危」。

人民幣突然貶值,一石激起千重浪,弱不禁風的亞幣喘息不過一天,馬幣隨即再冧。亞幣往往有連鎖反應,港元好像置身事外,但有國際知名「大淡友」已急不及待提出「脫鈎論」,前提是人民幣貶值一成。人民幣會否再貶天曉得,惟大淡友的論點是「香港變得非常沒競爭力」,正是我們的死穴。香港的競爭力現遭一個又一個內地城市超越,死抱聯匯固然利弊互見,但脫鈎受到的短期衝擊更大,無可避免將被趕進一個死胡同。

因此,出現了「港元是一個沽空的好選擇」。然而,看淡港元是紙上談兵,是否實際參與沽空則需財勇兼備,何況面對的是外匯儲備豐厚的中國和香港政府。人行副行長易綱提到人民幣有限範圍的變動,對香港的影響亦是有限;貶值幅度與影響性成正比,相信無人會反對。

人民幣貶值百分之三普遍被視為「沒有意思」,只是收窄官方價與市場價差距,不排除炒家摸底後捲土重來。若要挽救疲不能興的出口,需要貶值近一成才會見效,所以才有傳言「某部門要求貶一成」的「無稽之談」。世事如棋,一四年人民幣扭轉多年的單邊升勢,一五年剛經歷「驚魂三日」(實際是兩天多一些),一六年是否有另一驚奇?走向市場化難免將面對更大衝擊,假設波幅擴大至百分之三後,單日的升跌幅上限將變成二千點子;危言聳聽也好,有備無患也好,人民幣不再穩如泰山。

實施聯繫匯率的國家或地區買少見少,香港財政健全得天獨厚,庫房充裕,不像許多脫鈎的國家或地區受赤字困擾,近年金管局更多次因強方兌換保證而需入市干預。安全的時候不會思變,危險的時候更不敢變,官員明哲保身少做少錯,「脫鈎」是不能談論的敏感話題。但回看九七想當年,「任一招」瘋狂挾高拆息,當時還有人民幣「不貶」作後盾,假如中國今起亦加入打貨幣戰,港元將四面楚歌。

人民幣一聲不響突然貶值,港元一旦脫鈎亦極可能在一夜之間,只是無人相信特區政府有此膽量而已。無可否認,香港的底子夠厚,惟內憂外患正日漸磨蝕香港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