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改革打手 人行如獲至寶

內地餘額寶引發「搶錢大戰」,逼得一眾商業銀行情願或不情願地推出自家的「乜乜寶」迎戰,要求監管部門取締及封殺之聲更是甚囂塵上。昨天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似是一錘定音,表明不會取締餘額寶等金融產品,副行長易綱更說要支持和容忍金融創新。這當然不等於兩人熱烈擁抱互聯網金融,更貼切的說應是各種「乜乜寶」正好充當打手,為利率市場化衝鋒陷陣,省卻人行不少麻煩,毋須親自出手開罪既得利益者。

目前各種「乜乜寶」最矚目之處,是收益率比銀行存款高很多,爭議最大的地方是錢從何處來?其實何不反過來想想,高收益率背後會否就是市場化競爭下的合理存款利率呢?一來是各種「乜乜寶」的收益率,在相當程度上與銀行同業拆息走勢掛鈎,有市場化的性質;二來是銀行也能夠提供近似的收益率來攬存款,證明銀行畀得起,只是過去沒有壓力而懶得做。

周小川能夠破例過了退休年齡仍留任人行行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但要由內地銀行自發帶頭做起,未免有點與虎謀皮之感。如果人行強行推動利率改革,各級銀行實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絕不出奇,周小川任內能否做出成果,實在很難說。現在難得各種「乜乜寶」如雨後春筍,讓互聯網金融倒逼銀行自發地利率市場化,人行便可坐享其成,放任惡鬥後再出手也未遲。

至於「乜乜寶」背後依靠的貨幣市場基金坐大,會否令影子銀行問題進一步失控呢?暫且稍安無躁。就算沒有「乜乜寶」,民間資金一樣會流入銀行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信託產品,目前不過是多一條搶食的渠道,錢最終仍會透過影子銀行變成貸款借出去。如要說有分別,大概就是過往由銀行享受的存貸息差,現在直接流入投資者口袋。

當然,貨幣市場基金在性質上絕對屬於影子銀行的一種,參考金融海嘯的經驗,更證明可以引發巨大風險,尤其是時限錯配及流動性等問題。因此,內地那些與「乜乜寶」掛鈎的貨幣市場基金,面臨更嚴格監管是必然的。不過,相對於銀行的表外理財及貸款,基金的流向或許更透明。

一眾監管機構的態度亦可圈可點,負責監管銀行的中銀監嚴格來說沒有表過態;負責監管基金業的中證監,只要求基金公司做好風險管理,未說禁止;負責利率政策的人行,則為利率市場化順水推舟。當然,監管機構暫時鬆手,不等於完全放手不理,相信規管好快會來。而且各種「乜乜寶」看似所向無敵,實際不會永遠佔盡優勢,最大敵人正是市場化本身,當有一天存款利率開放,也就再沒有甚麼差異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