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地保守怎能達標

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披露,綜合政府主動推售及其他供應來源,今個財政年度提供的土地只可興建約一萬八千個私人住宅單位,意味着每年二萬伙的目標落空。可是在下一年度賣地計劃中,推地態度仍然保守,由政府主導的部分,僅增加約一千八百伙,莫說未夠追回今個年度不足之數,下一年度能否達標也難說。

在一四至一五財政年度的政府賣地計劃中,特別之處是只提供三十四幅住宅用地,比一三至一四年度預算案提出的四十六幅,少了一截。不過,下一年度的地皮估計可興建一萬五千五百個私人住宅單位,卻又比今個年度的一萬三千七百伙為多。其實地皮數目減少未必是壞事,最重要能順利推出市場。反觀今個年度,地皮數目確實較多,但有近一半要等候更改規劃,十多幅最終不能賣,難免予人篤數撐場面的感覺。

雖然下一年度推地數目減少,可建單位卻增加,相信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方面可能有更多大型地皮應市,可建伙數自然多,這無疑是好事,反映政府努力覓地終有收成;另一方面則可能是以行政手段,例如增加地積比或更高的限量要求,硬性規定興建更多單位,這便不太理想,未來大中小單位供應只怕更不平衡。究竟政府有何方法?今日發展局公布賣地表,自有分曉。

其實,就算政府有意推地多建私人住宅單位,影響供應達標的困難仍在。正如預算案所說,鐵路、市區重建及補地價項目遠少過預期,令今個年度供應不達標。可是鐵路項目尤其是港鐵的供應仍不明朗,在商言商總不會為幫政府而平賣。此外,補地價項目亦多變數,除了談判向來漫長之外,發展商有現成土地可揀,何必花時間為補地價周旋。所以政府必須有更多後備土地,因應情況隨時加入賣地表,填補其他來源的不足。

展望未來,住宅土地供應短缺依然令人擔憂。政府已訂下目標十年興建四十七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平均五年有二十三萬五千伙。不過,財政預算案披露,目前政府物色到一百五十幅土地,如能全數成功更改規劃用途,未來五年亦只可建二十一萬伙。不要忘記,這是極端樂觀的估算,若然部分地皮過不了關,未來更危危乎。財政司司長作為督導土地供應的官員,根本未能令市民安心。

目前樓價已呈下跌趨勢,除了受外圍環境影響,更重要是市民預期政府能實踐承諾,未來供應會增加,這亦是令樓價變得可負擔的王道方法。可惜在預算案中看不到決心,推地保守之餘,更沒有提及任何隨時可增加供應的後備方案。每年二萬伙目標在今個年度已宣告落空,如果下一年度也未能達標,屆時怎向市民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