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幣機遇 提升配套莫遲

美國退市才剛踏出減少買債的第一步,新興市場已被打到落花流水,被視為新興市場實力較強的中國,表現有如「定海神針」,春節假後內地股市連升兩日,昨日滬綜指上揚百分之二,是亞太區表現最好的主要市場,曾偏軟的人民幣匯率回穩,兌美元的中間價匯率微升。對於有市場人士擔心在撤資風潮下,人民幣會貶值,具官方背景的中國傳媒立即作出反擊,指人民幣沒有貶值理由,今年升破六算的概率仍大。

香港夾在外圍及中國之間,若能依靠中國來抵禦外圍的風雨,當然有利於減低股市波動,但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中國整體經濟結構及香港影響卻相當深遠,更甚於一時三刻的股市波動。

中國在二○○五年七月進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765,到昨日的6.1083,人民幣累計升逾百分之三十五。由於人民幣還未自由兌換,日均匯率波幅不能超過百分之一,匯率干預依然關鍵,政策是匯率長期走向的指標,短線波動須看利率、國際收支項目、資金流及熱錢等市場化因素。人民幣國際化已是必行的一步,大方向要維持較穩定的匯率,既避免過分偏離經濟實況,又合乎國策目標。

人民幣匯率上升帶來的影響,其一是中國製造業必須向高端層次發展。顯然,中國去年開始推行的經濟改革,就是要把經濟提升至另一層次,未來的競爭對手不再是柬埔寨、越南等新興國家,而是產值較高的南韓、日本甚至是歐洲國家。不過,提升產品通常是一個漫長過程,經濟改革成效有待觀察,匯率上升的影響卻立竿見影,最怕是「兩頭不到岸」,匯率過高,產品價值又停滯不前。

影響之二是中國消費市場將加快發展,進口貨品及服務變相減價,購買力的提高是促進消費的誘因。去年中國GDP增長為百分之七點七,消費對GDP貢獻率為百分之五十,服務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隨着經濟發展進入下一階段,消費力提升,佔經濟的比重存在再升空間。香港在人民幣升值下,一方面雖帶來通脹,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各類食品價格,去年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百分之四點三,但另方面就鞏固了香港作為中國的「消費平台」。

在匯率因素下,更多中國遊客來港消費,趨勢持續,對於本身服務業佔經濟規模絕對優勢的香港而言,本應是一大喜訊,但目前相關配套如酒店、交通、餐飲食肆以至零售點都呈緊張狀態,如新春假期本港酒店便一房難求,三、四星酒店房間一晚搶至幾千元的荒謬程度,實在有損本港形象。要把握人民幣升值機遇,一個全面提升配套的計劃已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