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東征西購 盲目催谷傷身

中投公司是中國政府主權財富基金的第一孩,雖然當局肯花錢培養,但家財盡耗,孩童未長大,仍在稚嫩期。作為主權財富基金,不知中投有否抱怨生不逢時,至少自呱呱墮地起,就揹上了不堪重負的虧損,直至現在,搶閘以三十億美元入股黑石,以及先後共六十八億美元投資摩根士丹利,仍然虧蝕過半。

中投開張之初跌跤慘痛,還未及好好療傷,金融危機又鋪天蓋地而來,災場處處,縱使世界領域很大,環顧四周,竟已無投資綠洲可言,此時投資恐做多錯多,中投偏偏又墮「做多錯多」陷阱,追加十二億美元投資大摩,就是當時貿然撈底的拙招。痛定思痛,中投變換戰略,原本的「股權投資」、「固定收益投資」及「另類投資」,進而變為「戰術投資」、「特殊投資」、「私人市場投資」及「公共市場投資」。

中投曾表示,○八年以來三年的年收益率不低於百分之六點三。這個數字遊戲般的戰績,不但不足以增加彌補帳面大虧損的信心,距成立之初的回報率目標亦很遠,更不用說與國際上主權基金的佼佼者相比。因為搵食艱難,中投的策略選擇愈來愈多樣,不知不覺間也愈來愈進取,去年大增私募基金資源配置,也涉獵對沖基金(佔總資產的百分之三點一)。

在轉變戰略的同時,中投用盡了所有彈藥。公司現在綢繆「撲水」,最理想當然是「阿媽」注資,其次是融資。這種取態無疑是以擴規模來換效益,可望沖淡帳面虧損,走擴量路子如「打肥仔針」的策略,與企業被批評只顧做大、不識做強沒甚麼兩樣,與當前「調結構」的政策精神格格不入。「阿媽」大把錢,是不是這麼用,得三思後行。

根據一項截至去年七月的數據,在全球規模最大的前十一個主權基金中,中投已位居第五,佔全球總規模的百分之八點五。論「體形」中投已不小,有世界級數了,就算「阿媽」再泵水,打造個世界第一,效益不能補救,反成大而不強的笑柄。在中央角度,也不能所有雞蛋放在中投這個籃子裏,其實中央新近打造了名為國新公司的「中投二號」,無形中為中投樹立了競爭對手。

中投之所以重新引起關注,就是因為日本大地震,牽動內地輿論對中投當地投資的擔心。今次地震前,日本被視為資產廉宜的市場,吸引國際資本追捧,中投是及早布局的先驅。雖然中投在日資產從不披露,但參股東京電力公司則是已知的投資,因日股早前跌市帳面曾損失約四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震後還牽動國際金融變局,憂患重於利好,在日投資凶多吉少,中投不僅無緣靠日本翻身,反而沉得更深些。中投整頓策略,戮力謀增資谷肥,不如先設法減虧提升效益,免致多投多中招。